當前報章為 第20160519號
2016年05月19日
星期四
中國將在『十三五』期間 發射30多顆北斗衛星
2016-05-19
【中新社長沙5月18日電】(記者 張素)第七屆中國衛星導航學術年會18日在長沙舉行。中國衛星導航系統管理辦公室主任冉承其在受訪時說,中國將在“十三五”期間再發射30多顆北斗衛星,到2020年形成北斗系統全球服務能力。
北斗系統是中國自主建設、獨立運行,與世界其他衛星導航系統兼容共用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截至目前,中國已成功發射22顆北斗衛星。
冉承其說,中國將在2016年下半年再發射1顆北斗導航衛星,進一步提昇亞太區域服務性能。談及近期計劃,“在2018年以前,計劃發射18顆左右的衛星,率先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提供基本服務。”他說。
“未來一段時間仍將是高密度發射。”冉承其對中新社記者表示,中國已掌握高精度衛星組網能力,目前需要做的是固化新一代北斗導航衛星狀態,“盡快把衛星製造出來,盡快把衛星送上天”。
目前全球共有四大衛星導航系統,分別是:美國全球定位系統(GPS)、俄羅斯格洛納斯(GLONASS)、歐洲伽利略系統(Galileo)及中國北斗系統(BeiDou)。
美國國務院空間和高級技術辦公室副主任大衛·特納當日在年會上介紹,GPS目前在軌衛星39顆,最新於2016年2月發射的衛星狀態良好。今年還將完成第三代GPS首批衛星的發射準備。
格洛納斯系統總設計師卡盧金透露,預計在5月下旬發射新一代格洛納斯衛星,設計壽命可達10年以上。伽利略系統亦計劃在近期發射6顆衛星。
這些衛星導航系統“掌門人”紛紛表示,接下來的工作重點是促進國際合作,最大範圍最大程度實現各系統間的兼容與互操作性等合作,共同為全球用戶提供更優質、更便捷的服務。
冉承其介紹,中國已與美國聯合發佈衛星導航合作聲明,與俄羅斯簽署了北斗與格洛納斯系統兼容與互操作、導航技術應用合作聯合聲明等成果文件,與歐洲完成了北斗與伽利略系統頻率協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