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報章為 第20130520號

2013年05月20日

星期一

用相將心偷…漢粉三千

2013-05-20

鍾愛紀錄攝影的陳永漢,近年來將不少珍貴相片在臉書上公開發表,給予大眾分享,為不少人帶來了對攝影的興趣,亦勾起了很多人的兒時回憶,現時陳永漢的『粉絲』已逾三千,作為本澳平版媒體首位攝影記者,陳永漢認為攝影創作與其他藝術創作相比,是更容易讓人認識和分享是最大好處。在此,我們就讓『漢粉』分享漢哥的一些攝影心得,和紀錄式攝影可貴之處。  

無師自通  投身傳媒 漢哥於七十年代接觸攝影,是當年不少無師自通的攝影愛好者之一,最初透過書刊雜誌,發覺拍攝能留下靚人美景,從此就愛上這藝術創作,並與三數同好友人在青洲合租木屋,在工餘將拍了的菲林曬印黑白照片,享受整個拍攝樂趣,增進攝影技巧,後於八十年代初投身傳媒行業,最初在大眾報當攝影記者,當年本澳報界是無設專職攝影記者的。當然,漢哥也要兼做文字記者工作,從此便展開他的紀錄式攝影歷程,由平版媒體轉至電子媒體當攝影師,卅多年來其紀錄式攝影未有間斷,亦為他帶來了深刻的回憶。  

難民潮  印象深刻 漢哥印象中最深刻的是採訪越南難民潮,當時剛入行不久,成千上萬的越南難民(主要是華裔),投奔怒海逃離越南,由於當時香港已實施『不漏洞拉』政策,不許越南難民闖入,不少難民便輾轉乘船來澳,十人一艘甚至百人一艘的越南難民船頻頻闖澳,澳葡當局允許收容彼等,並安置在當年氹仔馬車場對面的難民營,高峰時期有逾萬難民擠爆難民營,報社派他每天到離島採訪難民營情況,歷時逾載。  

三.二九  通街係人 另外;八九年的『龍的行動』,澳葡為無證兒童、少年登記,令士多鳥拜斯馬路舊治安警察總部四周街道,都擠滿排隊登記人龍,場面墟冚又混亂。隨後於九零年三月,因『龍的行動』事件而引發『三.二九』事件,澳葡為解決藏匿在澳的無證人士問題,來一招『特赦』,容許當天子夜前在澳的無證人士登記,審核後可辦理身分證,使晚上海傍沙梨一帶,以至翌日跑狗場、關閘都出現排隊的」「無證人龍」,正是『為求一證、盡顯人性』。 至於去外地採訪,漢哥對曾到朝鮮採訪『第十三屆青年節』最難忘,當時有一百多個國家代表參與,昔年朝鮮是金日成年代,活動在平壤一個運動場內舉行,坐了超過廿萬人,感受到何謂『大場面』。 陳永漢認為;攝影藝術亦受社會文化影響,澳門的攝影熱潮在卅多年前開始蓬勃,讓人們的文娛生活更充實,近年來經濟好轉,攝影展亦辦多了,為文化生活增添色彩,冀望人們能多愛攝影,享受攝影帶來的樂趣,為自己的生活增添色彩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