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麼讓香港年輕人走向極端暴力?

2019-10-19

【香港中通社10月18日電】(香港中通社記者 蘇未央)一名香港18歲學生涉嫌在香港鐵路觀塘站外,用利器割一名警員的頸部,被控一項有意圖而傷人罪,於18日在東區裁判法院提堂。實際上,自6月以來,類似的暴力行為就不勝枚舉,而且犯案者越來越“年輕化”。

例如,7月14日,一名22歲的應屆大學畢業生咬斷警察手指;8月13日,19歲男子用美國國旗旗杆毆打內地記者;10月13日,13歲少年與同伴非法禁錮並且圍毆一名便衣警員;10月15日,17歲及23歲青年涉嫌管有炸藥被扣查……

根據特區政府政務司司長張建宗早前透露,在2000多名因反修例運動被捕人士中,有近三成、即750人為18歲以下,16歲以下的被捕者則有104人。對此,教育局長楊潤雄表示,年輕人被捕的數字令人憂心,認為年輕人較為熱血,加上學生在社交媒體中能獲得很多資訊,令教育界需要做的工作越來越多。

的確,香港教育界的問題在此次反修例運動中逐漸浮出水面,例如9月開始的罷課行為;以及近期來,多間學校發生部分學生以對話為名圍攻老師校長的事件等。當然,值得關注的還有校方的回應。

香港中文大學校長段崇智自10日與學生對話之後,於18日按“承諾”發表3000多字的公開信,其中大篇幅描述“同學親自提出的指控”並表示會提供幫助。還提到“不斷升級的暴力及破壞行為必須停止,政府必須盡快、盡力提出可行方案解決社會上各種問題,方可以為這一代的年輕人──香港的未來,重燃希望”,更促特首林鄭跟進“警涉不當使用暴力或違人權查證後須予以譴責”。

全國港澳研究會理事鄧飛18日接受中通社記者採訪時直言,這有點縱容學生的感覺。在他看來,學校要提供幫助可以,但要看是在什麼情況下提供幫助。此外,學生也好,青年也罷,年齡本身並沒有任何道德的優越性,青年、學生,我們要愛護,但並不是這樣他們就自然而然地獲得了道德優越性或者違法豁免性。這番言論讓人是非黑白更加模糊、更加混淆不清。

然而,這一切也不能全都怪罪教育界。鄧飛還指出,原本大家以為在9月之後運動或告一段落,但沒想到參與人士的年齡更加年輕化,這有幾種可能。第一,6月至8月的運動使得反對派的兵員補充不足,因此幕後者就把“黑手”伸向青少年;第二,通過觀察可以看到,那些學生拉人鏈的活動附近,總有一些成年人在指揮,包括拍攝以及維持秩序,換句話說,就是肯定有人在幕後支持並且給學生“洗腦”。

“青少年的反叛期、叛逆期又往往都集中在中學。”鄧飛補充道,尤其是介乎初中及高中之間的中學生,三觀形成的可塑性是比較大的,而且他們的社會經驗不足,再加上他們對語文的興趣下降,不願意看傳統新聞媒介,而是關注新聞視頻化;在這樣的潮流之下,某些反對派媒體就佔盡了先機,其立場和意識形態就比建制派更早地灌入到青少年的腦海之中。

因此,在上述的這種耳濡目染的氛圍之下,受對方幕後所操縱,他們更容易被說服,從罷課到拉人鏈再到前排去做“炮灰”,也就順理成章了。

早前香港無線電視明珠台的一檔訪談節目則印證了背後有“專業顧問”的說法。一名被訪的香港中文大學學生會代表在節目中承認,有“專業顧問和教授”告訴他們,他們的“訴求”可以通過持續不斷的遊行示威來實現。

此外,鄧飛還指出,幾年前“佔中”發起者戴耀廷所宣揚的“違法達義”已深入青少年“民心”,就是只要他們覺得這個事情是正確正義的,即使違法也可以做。這恰巧就是目前很多參與示威活動的中學生的心聲,他們真的覺得自己是正義的,覺得自己是在“革命”,在改善香港。再加上目前沒有因為參與暴力示威遊行而付出慘痛代價的“前車之鑒”,也就造成了他們的蜂擁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