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運動員不幸事件發生

2019-11-01

【 特稿】繼本年初有香港游泳代表杜敬謙於訓練後猝死之後,前日香港桌球隊小將潘正潮於傍晚在練習後突然暈倒,送院搶救無效,終年18歲。筆者對此甚為惋惜。為提升競技水平,爭取好成績,本澳特區政府現已推行精英運動員培訓計劃,而建於路氹澳門蛋附近的運動員培訓及集訓中心第一期,亦將於今年2019年底落成,對此有關機構會否設立運動員訓練機制,避免不幸事件發生。

10月30日,香港體壇再傳出不幸的消息,香港桌球隊小將潘正潮於傍晚在體院進行恆常跑步練習後暈倒,送院搶救後無效,終年18歲。在教練眼中潘正潮是一個非常積極、進取的年青人。過去,他希望能夠在桌球做出成績,所以也很努力去提升自己的水平。這是繼香港游泳代表杜敬謙於美國與澳洲隊進行游泳訓練後突然在昏迷,最後搶救後不治,終年26歲,事件令人惋惜。

澳門體育局已於2013年推行精英運動員培訓資助計劃,未來,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更會投入更多資源支持體育事業,致力發展運動項目,讓運動員在國際運動比賽上取得更好的成績。而今年底,運動員培訓及集訓中心第一期亦將建成,競技運動項目的訓練空間得以擴大,讓運動員進行更專注、更持久的專業訓練,藉以提升其競技水平,為澳門爭光。

有專家指出,運動員追求完美的佳績,必需投入反覆訓練,在訓練的過程中不畏辛勞的付出,投入大多數的時間心力從事訓練,因為深信「唯有不斷訓練運動表現才會進步」但往往過於急切忽略科學化的訓練原則反而揠苗助長。專家又指,運動負荷不能永遠停留在一個水平上,要想不斷的提高運動成績,就得不斷的提高運動負荷水平,打破機體對原有的負荷的平衡狀態,達到一個新的負荷水平。然後,穩定一段時間,再增加負荷,以此循環往覆從而達到提高訓練水平的目的,這就是所謂超量負荷原理。然而,運動負荷如果太大,損害人體的身體機能,就會使運動員產生過度每個人對於訓練負荷程度忍受度不同,對某一運動員可能是最適當的訓練量,對另一運動員可能是過度訓練。過度提高訓練量的結果對生理心理產生的異常,遠比訓練不足的問題更應被重視。

筆者認為體育運動本身並沒有問題,但當選擇了運動為職業,可能就會很不同。對於已經成爲職業運動員的人,每次的訓練和比賽都是要拼盡全力,去突破自我,自然很容易受傷,甚至終身損傷。當年的國家級跳水運動員高敏的失聰,郭晶晶的視網膜剝離,都是這樣造成的。所以一個優秀的運動員,以身體痛苦作長期訓練,以至換來名利和掌聲,其實當中背後辛酸不是每一個人能夠承受的。作為澳門特區政府,未來會否在推行精英運動員培訓計劃的同時,完善運動員各項訓練機制,以避免在訓練過程中有不幸事件發生。

>> 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