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溥森:疫情普惠政策應讓所有中小企分享

2020-03-16

陳溥森

【特訊】去冬今春,自新冠肺炎爆發以來,在全國性實行居家隔離的措施下,交通運輸、工業生産、商品流通、市場消費等都因停工停産而幾乎陷入停頓,對本來已處在下行階段的全國經濟帶來劇烈的衝擊,澳門作為國際旅遊城市也因此受到波動影響,尤其是明顯依賴外界環境因素而生存的中小企業,遭受的創傷更為嚴重。為此,當局先後推出了一繫列的措施援助中小企業,包括加快審批企業援助計劃,調整各項援助計劃的還款措施等等,近日又擬推出《中小企銀行貸款利息補貼計劃》,以及向自僱人士以低息貸款計劃予以援助。市政署市政諮詢委員會委員兼澳門社會民生促進會會長陳溥森表示,現時推出的措施為普惠政策,個別行業難以單一支援,未來將視實際情況再推出相關政策。政府這些紓困措施推出較為及時,有助業界緩解部分流動資金周轉的壓力,應該予以肯定。然而,眾所周知,由於各種原因的影響,還有一些行業,還有相當一部分企業或自僱人士如旅遊行業及與此關連的專業導遊、職業司機,以及建築工人、回收行業和創科項目的企業和個人等,確實未能享受到疫情期間出臺的優惠政策,而成為陽光照射不到的角落。

各行各業前景信心被蠶食

總理李克強日前考察全國市場運行與流通發展服務平台時表示,一繫列助企紓困政策都是普惠性的,企業只要活著,就該享受疫情期間的優惠政策。目前疫情高峰雖過但拐點未現,社會何時恢復正常運行仍未有期,以上行業或自僱人士承受的種種壓力不斷增大,對社會、對行業的前景信心正在一天天地被消磨,政府再不研制有關措施解救他們的燃眉之急,恐怕將會導致整個行業出現雪崩式的倒閉。事實上,有些中小企业遇到的困難,並非純全是經濟性的,有些可能涉及到人力、場地、數位升級、智能服務及與內地交流等政策問題,當局應把眼光放寬一些,除在金錢之外,不妨在其他方面也多作思考,建議根据不同的行業,可有針對性地予以資助一次性的緊急援助金,除有利受壓企業喘息回神定氣之外,同時推出能令企業提升服務或利於升級轉型的措施,包括外勞的鬆綁、電子消費券的適用涵蓋,某些專項融資等。

解封外僱入境呼聲較高

現時呼聲較高的訴求是,希望在國內疫情緩和的情況下,當局能解封外僱入境必須在珠海隔離觀察十四天的限制。人們認為,在抗疫初期實施嚴格的出行禁令,以防傳染擴散,完全可以理解。但現時中國疫情形勢正朝好態勢方向鞏固發展,並採取各種措施優化市場供給、促進消費擴容。澳門的抗疫防疫成效較為可靠理想,完全可因應時勢從寬調整外僱人員出入境辦法,以扭轉目前餐飲業和零售業一邊缺人手、一邊待返崗的尷尬而無奈的局面,使這些企業站穩腳跟,渡過難關逐漸復甦,待疫情過後以健康的態勢突圍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