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為天』要高度關注食安問題

2020-05-23

【正視聽】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內地交通運輸等部門相對停滯過一段時間,導致本澳食品供應曾一度緊張,但在特區政府相關部門與內地政府的協商溝通之下,很快就恢復平常食品供澳秩序,在這樣一個特殊的公共衛生安全問題大環境之下,這對穩民心、穩民生、穩經濟作出很大貢獻。而且,針對內部經濟的良好循環繼而推出的消費卡導致個別超商等坐地起價的事件,政府和市民都眾志成城地進行全民監督,為澳門社會民生物價的穩定奠定官民魚水情的友好協作。古語雲:“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可見食品安全的供應是關乎一個社會最根本的根基,如果一旦這個根基被動搖,社會穩定就不足以言安全,經濟民生就會受到很大衝擊,不利社會和諧發展。

當今的社會是堅持“以人為本”的社會,特區政府也是從這個出發點來服務市民。食肉貴這個問題一直以來由於歷史的原因以及各種牽涉供應鏈的問題,導致市民長期以來都是吃“貴肉”,就像石油商品價格一樣漲得快退得慢,甚至漲價之後不退都平常見之,導致市民怨聲載道投訴無門,長期以往市民對政府的監管角色就非常有意見,甚至可以說是“失望透頂”,如何挽回這點“顏面”似乎也是相關部門想打破這道“枷鎖”還願於民。就在21日,市政署約見相關個別商家,反映市民吃“貴肉”的問題,得到商家的配合及支持,並於22日在所屬旗下街市豬肉檔發出公告,要求從今(23)日起將豬肉零售價調整到合理水平,並稱利用零售價過高謀取不合理利潤的承租人,當局將採取措施,必要時將依法終止有關攤檔的租賃合同。

筆者對政府的舉動予以讚揚,但是作為市場經濟的一部分,行政命令或許在一段時間內對遏止價格起到一定的作用,但長久而言,還是得從源頭來整理思緒,解決根源性的供應鏈問題。粗暴地以行政命令來干涉市場經濟運作,在非常時間譬如這次大規模的新冠肺炎疫情下,對穩定社會經濟民生、穩定食品供應起到關鍵作用,但顯而易見對最終銷售商的積極性予以打擊,而放任前面的第一第二甚至第三手吃中間價的根本問題視而不見。市場經濟之下誰最受傷?顯而易見是消費者和終端銷售商,所以筆者希望政府能從源頭來捋清其中利害關係,而非太多使用行政干涉,這一點我想最終“受害者”(消費者)也覺得政府的行為的不可思議,實為“本末倒置”“緣木求魚”。

此外,對於日前不斷有報導說某某人或某某團體吃了某某牌子食物或某某店的東西導致腸胃炎的問題,當局應該要高度關注此類在不同季節產生的食品安全問題。未雨綢繆做好食安防控是針對食品安全最好的防範,大數據和經驗告訴當局,應該這樣的食安問題要定期進行宣傳、突擊檢查和大規模抽驗等預防性工作。就在這短短的半個多月裡,因為天氣悶熱等問題而產生食品變質的問題層出不窮,特別是最近市民在使用“消費卡”促進市場經濟運作期間,消費的熱點多數都是跟餐飲食品消費有關,導致一些餐飲場所因為疫情人工減少缺乏管理等原因,導致不在意的疏忽就會牽一發而動全身。

我們倡導健康消費、科學消費、安全消費,因為食安問題關乎我們每個人的健康和生命,只有加強綜合治理建設,切實做好食安保障工作,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施政工作都會得到全社會的支持,在此筆者也呼籲廣大食品生產企業、酒肆,糧油米麵等供應商,要完善內部控制加強食品安全的風險和控制措施,提高食品企業的社會責任意識,保障消費者應當的權益。賦詩一首:“糧草不安毀民憂,天下飢窮以此謀。自古人能常飽腹,何須終日強出頭。食飯固是頭等事,禮數還待眾生籌。勿怪時時聲呼高,搞定食安本無求。”

--沐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