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成三受訪學生對復課後成績感憂慮

2020-06-01

群力智庫昨發表學生復課調查

學生復課調查發現學生有憂慮成績及進度跟不上(新聞局圖片)

【本報訊】群力智庫針對本澳中小學生復課,進行了「本澳中小學生復課後的心理與學業狀況問卷調查」,調查發現,受訪學生中,由於因課程和功課落後太多,有一成九表示必須忙於補課或學習,另一成四因長時間沒有在校園正式上課,感到不適應、不自在,還有因父母或家長擔憂學校課程和成績、與同學老師長時間沒有接觸而感到有點陌生和恐懼的佔等負面情緒;六成三受訪學生對於復課後的成績表示擔憂會退步。群力智庫建議,復課後的功課量及教學工作宜鬆不宜緊,以及注意學生的情緒。

群力智庫昨由該會副理事長張淑玲和教育關注組副召集人黃國威介紹有關調查內容。研究團隊於五月廿五日至廿八日,以校園網上問卷及街頭抽樣調查的方式,在全澳十四所學校向本澳中小學生進行調查,經核實及回收的有效問卷數目為六百二十八份。受訪者當中, 高小學生佔三成五,初中學生佔三成四,高中學生佔兩成六。

學生知道復課的消息後,心情沒有變化的受訪者佔三成,感到開心的佔兩成八, 感到焦慮 、緊張和失落的共佔四成一;在生活習慣上也有轉變,四成二受訪學生表示停課期間有顯著的上升。調查對學生復課後的適應作了解,四成九表示沒有不習慣,一成九表示因課程和功課落後太多,必須忙於補課或學習,因長時間沒有在校園正式上課,感到不適應、不自在的佔一成四,因父母或家長擔憂學校課程和成績,給予壓力的佔百分之八點六,與同學老師長時間沒有接觸,感到有點陌生和恐懼的佔百分之六點三七,其他的佔百分之二;與停課前相比 , 受訪學生認為現時學習節奏差不多的佔五成三,學習節奏較快的佔四成,學習節奏較慢的有百分之六點六九。

在生活作息方面,超過五成三的受訪者表示,停課時較晚睡,復課後較早睡,反映出停課對中小學生生活作息的影響最為嚴重;而生活作息不受停課、復課影響的佔三成四,當中早睡、晚睡的比例約各佔一半,反映出高小、初中等學習階段較低的學生自律性較差。

對於復課後的課程進度及功課數量,認為一般的佔四成,適應和非常適應的佔三成六,認為一點不適應和不適應的佔兩成二;對於復課後的成績,表示擔憂會退步的學生佔六成三,不擔憂的佔三成六。調查亦發現,學生對復課存在負面情緒,復課後感到精神疲憊和身體疲憊的共佔四成三,感到焦慮的佔一成,失眠的佔百分之八點三,感到情緒不穩的佔百分之五點二,食慾差的佔百分之四點三,感到社交恐懼的佔百分之三點八,沒有不適的佔兩成二。而得悉復課的消息後,超過四成一受訪者表示,感到緊張、失落及焦慮;近五成一的受訪者表示由於長時間停課、父母長輩的壓力、長時間沒有與老師同學接觸,對校園生活感到不適應、不習慣,甚至是恐懼,或因課程的落後而必須忙於補課;亦有超過六成三的受訪者表示,對未來的成績會否退步感到擔憂,而在這六成三的數據當中,超過八成二的學生在復課後感到身體疲憊、精神疲憊、焦慮、失眠、食慾差、情緒不穩、社交恐懼,即使是表示不會擔憂成績會退步的學生,當中亦有五成八表示有上述的生理或心理上的症狀。

由於學生留在家中的時間變長,調查發現,學生與家人相處的時間也相對增多,衍生更多磨擦與矛盾的機會,加上由於在家學習,學生使用電子產品的時間長,家長未必能夠理解他們學習與玩樂的分界線,而且停課期間,部分自律性較低的學生生活作息不規律,導致晚睡晚起、晝夜顛倒,嚴重影響身心健康,在家長與子女溝通不良或溝通基礎較差的狀況下,產生矛盾衝突的機會大增。 另一方面,由於疫情關係,不少家庭的經濟狀況有所改變,例如父母其中一方失業,導致經濟來源受到影響,這些情況亦會對學生與家人的相處、溝通,甚至是學生的身心狀況造成直接或間接的影響。研究團隊建議,校方、老師等應從日常與學生的接觸、相處中,多觀察或了解他們的家庭狀況,對於一些經濟狀況出現變化的家庭,適當轉介或協助他們申請援助基金,減少經濟壓力對學生學習造成的障礙,避免學生的身心健康受太大的波動,影響他們的學習動力和專注力。

群力智庫認為,調查還反映出,校方、家長等學生周遭的環境,均會在各種方面對學生形成相應的壓力,在生理上、心理上,對學生的健康造成影響,打擊了他們的學習動力和信心,對適應力較差的學生的影響會更大。建議校方適當減慢課程進度、減少測驗次數,提升學生的學習自信,在課堂中增加更多趣味性內容或活動,從而增強他們的學習動力,有助整體課堂及教育質量的提升;安排適量的體育訓練,避免學生體重因為缺乏鍛練急速上升,以及讓學生明白「停課」並不是「假期」,只是學習地點的改變,為他們對接下來的學習提供足夠的心理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