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擬對台5項軍售

學者指或致台海局勢失控

2020-10-15

【香港中通社10月14日電】(香港中通社記者 殷田靜子)據路透社報道,美國政府正在推進向台灣出售5項軍事項目,包括MQ-9無人機、“增程型空對地導彈”(SLAM-ER)等。對於美國不斷加碼對台軍售,學者認為這是給原本就緊張的台海局勢火上澆油,使台海局勢有很大可能滑向失控。

綜合路透社12、13日的報道,美國政府正在推進5項對台軍售,包括“高機動性火箭炮系統”(HIMARS)、“增程型空對地導彈”(SLAM-ER)、裝置在F-16戰機上的外部傳感器吊艙、MQ-9無人機以及沿海防禦導彈系統。

這些軍售案在10月初的“美台國防工業會議”上就有所鋪墊。主辦會議的美台商業協會會長韓儒伯於會議結束時透露,一批對台軍售項目正在做正式通報國會前最後的幕僚作業;美國國防部印太安全事務首席副助理部長海大衛則在會議期間建議,台灣應大量購買巡航導彈等小型殺傷性武器;美國國家安全顧問奧布萊恩認為,台灣需大幅添購海岸防禦巡航導彈、水雷、快速攻擊艇和先進的監視裝備等器材。

這批武器是否符合美台的預期?香港中觀研究所所長劉瀾昌14日對香港中通社記者指出,相較於過去那些老舊、二手的武器來說,這幾項武器還算比較先進,在質量上有所提高,而且更偏向進攻性武器,也比較適合台灣,相信台灣軍方很樂意見到這批軍售。例如SLAM-ER可進行超視距作戰,即可以在目視無法看到目標的距離以外進行攻擊,這會提高一定的戰鬥力。

但劉瀾昌強調,無論台灣買多少武器,美國給多少武器,也無法改變兩岸軍事對比的格局,無法改變大陸對台灣碾壓式的優勢。從經濟層面來說,台灣軍費開支和大陸相比是“一個天、一個地”,相差太遠,台當局的財力能否承受?從戰鬥力而言,購入武器後,台軍需要一段時間才能形成戰鬥力,再加上這些武器不是台灣製造,並沒有補給能力。

廈門大學台灣研究院政治研究所所長陳先才14日也對香港中通社記者表示,這些武器要交貨到台灣,不是“今天買單了明天就送過去”,而是需要一段時間才能運到台灣,如果台海真的發生衝突,對台灣來說也是緩不濟急。但對美國而言,這幾筆軍售一方面可以顯示出特朗普政府對中國大陸的強硬,賺取美國右翼支持者在大選中的選票,另一方面可以趁兩岸形勢緊張之際,讓台灣花大錢來購買武器,賺取鈔票。

美國高層多次毫不避諱地公開表示希望台灣增加“國防”開支,美其名曰是讓台灣有更強的能力提高大陸武力犯台的代價,從而降低發生軍事衝突的意願。在陳先才看來,台灣購買武器可以給自己“壯壯膽”,但到了實戰中,由於台灣戰略空間有限,美國的武器再先進,也無法發揮出其優勢,並無實際的戰鬥力。

因此,對台灣來說,軍售不僅無法改變兩岸軍事格局,相反,還會給台海局勢火上澆油。陳先才指出,美國不斷加碼對台售武,會給本來就緊張的台海局勢火上澆油,使台海局勢滑向失控的可能性是很大的,這樣一來,對台灣產生的危害會更大。

劉瀾昌補充道,台海緊張局勢對台灣的經濟殺傷力很大,因為當台灣處於一種隨時受攻擊的狀態時,沒有人會把錢砸在台灣。所以很多島內經濟學家一直呼籲台當局要營造台海和平的局面。再加上蔡英文今年的“雙十”講話,可以說是她上台以來最“軟”的一次講話。這或許是因為美國已經把一些底牌交給了她,即美台不會建交,以及台海若發生衝突,台灣方面不要指望美軍的救援。在這種情況下,對台軍售對台灣防務而言,是未見其利,先見其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