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部:絕不接受澳方以『受害者』自居倒打一耙
2020-12-17
【中新社北京12月15日電】(記者 梁曉輝)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15日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近期屢屢聽到澳方以所謂『受害者』自居,不斷對中方進行影射、指責,這完全是混淆視聽、倒打一耙。中方對此絕不接受。
有記者提問,中國官方媒體今天報道稱,澳大利亞輸華煤炭清關正受到限制,並稱中方對澳煤炭輸華正式實施了禁令。外交部可否提供更多細節?報道並援引官員消息稱,中方正放鬆對來自蒙古國、印度尼西亞、俄羅斯煤炭的進口限制。這些限制具體指什麼?
『我不瞭解你所說的情況,請向有關主管部門詢問。我想告訴你的是,中方主管部門近來依法依規對一些澳大利亞輸華產品採取相關措施,符合中國法律法規和國際慣例,也是對中國國內產業和消費者負責任的行為。』汪文斌說,近期我們屢屢聽到澳方以所謂『受害者』自居,不斷對中方進行影射、指責,這完全是混淆視聽、倒打一耙。中方對此絕不接受。事實上,正是澳方近年來將經貿、投資、科技等問題政治化,違背市場經濟原則和國際經貿規則對中國企業採取歧視性措施,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汪文斌列出三點事實:
第一,2018年以來,十多個中方赴澳投資項目都被澳方以莫須有的所謂『國家安全』理由拒絕,這其中包括香港長江基建集團收購澳天然氣集團、蒙牛乳業收購澳雄獅乳品等基礎設施、農牧業領域項目,給中方企業造成巨額損失。今年3月、6月,澳方連續修改外商投資法,大幅加強對外資所謂『國家安全審查』,澳大利亞自己國內媒體解讀為這就是針對中國,完全背離《中澳自貿協定》中有關雙方應為對方投資提供便利、不斷降低投資審查門檻的承諾。正是由於澳方針對中國企業採取的一系列歧視性做法,中國企業對澳大利亞投資自2017年起連年大幅下降,去年投資額較2016年下降85%。
第二,澳方在沒有任何確鑿證據的情況下,以所謂『國家安全』為由挑頭禁止中國企業參與5G網絡建設,到現在依然沒有給出一個合理解釋。
第三,截至目前,澳大利亞針對中國產品發起的反傾銷、反補貼調查多達106起,而中國對澳大利亞產品發起反傾銷、反補貼調查總共祗有4起。
汪文斌指出,澳方一系列違背市場原則和中澳自貿協定精神的舉措,干擾了中澳務實合作的良好發展勢頭,也對澳大利亞自身形象和信譽造成損害。相比之下,中方信守承諾,積極履行《中澳自貿協定》規定的義務,于2015年至2020年連續6年調低自澳進口關稅,目前約95%自澳進口商品享受零關稅待遇。中國堅定不移擴大對外開放,營商環境持續改善。在前不久舉行的第三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上,澳大利亞有150多家企業參展,在參展國家中數量位列前茅,顯示出澳大利亞企業對中國市場前景的充分信心。
汪文斌說,如果是建立在相互尊重、遵守規則基礎上的正常交往與合作,就沒有什麼值得擔心的。反之,將正常經貿活動政治化並無端設限、違反國際關係基本準則干涉別國內政、甚至挑動分歧和對抗,這才是真正值得擔憂的事。我們希望澳方能够反躬自省、言行一致,切實為中澳各領域務實合作提供良好條件和氛圍,而不是相反。
『關於你提到的中方減少對有關國家煤炭進口限制的情況,我並不瞭解,請你向有關主管部門詢問。』汪文斌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