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建聯冀多方支援助推應屆畢業生就業

2021-03-06

【特訊】新冠疫情持續一年多之久,在聯防聯控常態化下,本澳社會生活逐步恢復正常,但短時間內各行各業仍難以抹平疫情帶來的重創,本澳就業市場面臨嚴峻考驗。民眾建澳聯盟副理事長陳冰冰表示,新年伊始本是新一批應屆畢業生尋找工作的好時機,但數據顯示本地居民失業率仍然高企,“後疫情時期”本澳經濟仍處於恢復期,今年應屆畢業生的就業顯得極具挑戰。

陳冰冰表示,增加就業機會是宏觀經濟政策的核心,擴大內需是經濟發展的源動力,就業就是民生之根本,是居民生活的保障,是社會經濟發展的根基。但籠罩在新冠疫情下的就業市場不容樂觀,據統計局數據顯示,本澳2020年11月至2021年1月總體失業率為2.7%,本地居民失業率為3.7%,對比疫情前的數據有明顯上升。隨着今年應屆畢業生就業潮的到來,失業率或會再加劇。

她指出,當局持續推出實習計劃、應屆畢業生專場配對會、管理人才培訓及帶津培訓計劃;更推出總金額達1億澳門元、共60項的市政建設工程,提供700多個就業職位,透過多項支援計劃及“以工代賑”措施為失業居民創造就業機會。然而,社會上仍有較大部分失業者未能找到“出路”,令不少求職者感到失望,特別是滿懷期待準備投入社會的莘莘學子心靈難免受到打擊。

對此,陳冰冰建議當局關注青年身心靈健康發展,繼續籌劃開展相關生涯規劃和就業指導課程,增強青年自信心,加強社會正能量的傳遞。另外,據她近年觀察總結,社會實際上已存在“畢業結構性就業困難”的問題,即是所讀的專業並不能找到對口的職業,青年人的學業結構方向和社會結構、產業結構脫鉤,不利本澳的青年人才發展和澳門產業結構健康定位。

長遠而言,她建議當局更應做好高校人才學業和就業意向分析和就業方向調研動態分析,配合政策下澳門的發展定位,做出智能實時、適切靈活的就業方向指引,引領青年更好地發揮所長,專研專業技能,為本澳經濟適度多元發展提供人才需求,並進一步為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加強灣區合作、打造“一中心一平台”提供知識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