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除障礙、讓女性更好參與社會

2021-03-08

【特稿】「三八國際婦女節」是向女性致敬的日子;在本澳,女性在本澳各方面都作出了貢獻,由家庭到社會,發揮著重要的角色,所承受的壓力,亦因為多重的角色而有所增加;疫情未退,除了要注意身體表徵的健康,也需要注意精神壓力及支援。各項源自性別或社會角色的障礙,都有待消除。

筆者藉「三八國際婦女節」,向廣大婦女致敬。在家庭、企業和社會,婦女們一直透過自身的角色和崗位,讓家庭、社會和諧、進步和得到前進的動力。

本澳女性就業勞動力參與率為 59.6%,女性擔任領導主管人數佔逾 4成,婦女在社會的崗位多樣,也承受著每個崗位的壓力,若為在職婦女,在工作職位承受工作壓力的同時,在家庭中要承擔照顧子女、父母的角色;若有參與社團,多了一個社會角色;有團體進行的婦女生活和就業調查中發現,受訪婦女在疫情下,除了工作壓力大,生活同樣承受著較重的壓力,該調查指,有逾六成半感到生活壓力大或者很大,生活壓力來源和支出多元化,經濟狀況、照顧子女和長者以及健康;而有近七成半對就業前景表示比較憂慮或非常憂慮,承受的壓力不比一家之主(男性)輕。

不只是雙職婦女,全職家庭主婦為社會付出的成本也不輕,她們將個人的前途投放在照顧在家人及家庭之上;社會由無數個家庭組成,全職家庭主婦對家庭的投入,間接減輕了社會服務成本,例如青年問題、長者照顧,社會服務等;然而,婦女們大多時都是有苦自己知,忽略了自身的健康,以及精神健康的關注,無論生活、工作再忙,都需要一個喘息的空間,筆者呼籲,婦女們要多關注自己的身心健康。全職家庭主婦的地位,可能基於其直接經濟收入影響,予人感覺社會地位比在職婦女略低。在社會福利政策上,也未能一視同仁,部份僅限於在職女性,例如孕產假、領取出生津貼等,前者僅限於在職、後者在於有社保基金供款的供款人,反映出全職家庭婦女的保障,未能與在職婦女看齊,可能社會會質疑,沒有僱主誰給你放產假?沒有產假,沒有為社保作自願供款,原來連出生津貼都不具備領取資格,原以為是全民社會福利的出生津貼,也有門檻,全職婦女的社會福利保障,未來應該研究如何進一步完善,令涵蓋面更廣。

本澳在職場存在的性別不公平,一步一步獲得拉近,但婦女出於對家庭照顧的先天角色,在進修或工作選擇上,比男性多了一份考慮,以照顧家庭或家人作優先考慮。多年來,都有團體建議企業推行家庭友善政策,讓女性可以更靈活照顧家庭,實際推行到的企業,又有多少企業已落實推行?!未來,有關工作有需要繼續推動,讓婦女可以在工作、家庭、進修方面取得平衡。還需要在消除職場性騷擾、完全消除性別歧視上繼續努力。

方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