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建聯倡設工作組統籌推進疫苗接種率

2021-08-14

【特訊】根據當局公佈數據,本澳目前已接種疫苗人士共二十九萬七千九百四十八人,當中已完成兩劑疫苗接種的居民約為二十四萬人,接種率約百分之四十三點五。民眾建澳聯盟常務理事、中區社區服務諮詢委員會委員莫超群指出,雖然數字近日持續上升,尤其早前本澳再出現確診個案,並進行首次全民核酸檢測計劃後,登記疫苗接種人數更明顯增多,然而,距離構建群體免疫屏障的百分之八十接種率仍有很大距離。她呼籲當局加快與內地建立疫苗接種互認及完成疫苗接種居民出入境便利化措施,增加居民接種的安全理解及利因。同時,建議當局要成立高級別統籌疫苗接種推進工作組,激發各組織和群體接種疫苗的意願,加快建立群體免疫屏障。

莫超群指出,在本澳嚴防嚴控、果斷决策下,透過多種措施快速控制疫情於本澳傳播,然而核酸檢測全陰性結果不等於零風險,除了居民須繼續時刻注意個人防護外,本澳更需盡快建立群體免疫屏障,才是疫情防控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她表示,實現群體免疫屏障的兩大因素,一是確保足夠疫苗供應,二是提升市民接種意願。當局多次強調本澳有足夠的疫苗採購及供應計劃,可確保每位居民都能完成接種,因此更應該思考如何提高居民接種意願。

莫超群建議,當局應透過多渠道持續提升居民對疫苗接種的正確理解,並盡快成立高級別統籌疫苗接種推進工作組,組織動員社團、企業推出各種激勵計劃,激發各組織和群體接種疫苗的意願。透過有薪假期休息等方式,推動公務員率先打疫苗,加快建立群體免疫屏障。而針對十二歲以上的學生群體,建議透過學校及家長持續宣傳,減少青少年對注射疫苗的疑慮,提高該群體接種人數。多渠道推動不同群體接種,以有效降低新冠病毒感染和發病風險,保障本澳社區安全。

籲加大支援提升民眾共同防疫信心

因應本澳疫情變化,特區政府日前將包括確診者居住大廈在內的三棟樓宇,以及義字街一段區域列為防控區,劃設紅碼區及黃碼區管制,相關措施實施至今已有十天。民眾建澳聯盟副理事長陳冰冰指出,居於紅區內的居民生活及活動範圍均受到一定限制,更需透過當局發佈信息的渠道,及在紅碼區內支援的政府部門人員傳達各項最新資訊並作出適切協助,以減低在措施進行期間因無法掌握準確情況而產生的負面情緒,她並呼籲,當局應持續提升紅碼區內居民日常生活支援,適時評估及調整措施,加強受影響人士的心理疏導,盡力減低封區內居民所面對的困境,加強共同防疫的信心。

陳冰冰指出,有紅碼區居民於社交平台發文指出,自開始實施封區隔離施以來,對相關政策相當模糊,曾多次致電防疫專線查詢但均未得到清晰答案,自覺似是被社會孤立的“孤兒”,感覺徬徨無助亦沒有途徑可以知悉情況。她認為,相關人士可能只是眾多個案當中的一個,其他的居民倘有的情況,不知當局是否已具體掌握。

陳冰冰表示,自本澳爆發疫情以來,全體居民一直配合政府各項措施齊心抗疫,共同面對艱巨的困難及挑戰,她相信,紅碼區內的居民都會理解和認同政府因應疫情變化所作出的防疫政策,但在封區內由於生活及活動範圍受到一定限制,亦無法與外界進行正常的社交接觸,因此,大部份資訊只能依賴當局的發佈渠道及現場支援人員的解答。

她建議,當局除了需向被隔離人士公佈清晰及明確的隔離指引外,更需為相關人士及附近區域內影響的商戶及居民作出詳細講解,包括在這段期間需要進行核酸檢測的次數、日期、時間,及結束隔離的標準等;其次,應保障紅碼區內居民的必要生活物資能及時提供,尤其是長期病患或弱勢群體的藥物需求;第三,加大對封區內居民的心理疏導,安排專業輔導人員即時解答居民疑惑,避免產生心理上的恐慌、焦慮、壓抑等負面情緒;最後,她認為當局應作出明確指引,確保因配合防疫工作而未能上班的僱員的合理權益,多渠道提升居民共同防疫的信心及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