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角重現神功戲

疫下盂蘭節人神共樂

2021-08-23

【香港中通社8月22日電】(香港中通社記者 王豐鈴)農曆七月,俗稱鬼月,香港各區往年均會舉辦盂蘭勝會,超渡亡魂先人,這兩年因疫情,大多數活動取消。記者在香港旺角一處球場,見到有簡單佈置的盂蘭節活動,為疫情限制下的節日活動增添些許傳統特色。

農曆十五前的一個傍晚,旺角的一間球場內,正上演傳統潮戲《八仙慶壽》、《仙姬送子》,伴隨著密集的鑼鼓聲,台上兩位演員咿呀吟唱、水袖飄搖,台下觀眾看得入神。戲台一旁的化寶爐煙氣騰騰,對面傳來法師誦經的聲音,讓人感受到濃厚的盂蘭節氣氛。

香港約有120萬潮籍人士,隨著他們從內地移居香港,各個社區在農歷七月舉辦盂蘭勝會的傳統已延續百年,更在2011年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名錄 。其中,神功戲是必不可少的節目之一,一般神功戲會在臨時搭建的竹棚上演,以便人神共樂。

記者看到,旺角球場的座位因防疫需求,顯得較稀疏,來看神功戲的觀眾多為在港潮鄉,也有不少泰國華僑,還有一位慕名而來的外國攝影愛好者,談話間他與記者走入後台,看到戲服、正在化妝的演員,便舉起相機不住拍攝。

神功戲的戲班班主、香港新天藝潮劇團團長黃偉倫告訴記者,由於疫情封關,往年都會來幫手的內地義工今年無法過來,等來政府批文後,戲班僅用1個月時間,請回一些本地潮劇老演員,湊齊20餘名演員班底,連續三晚在此演出。

“盂蘭勝會以法師誦經為主,也會演神功戲作為娛樂,讓活動沒有那麼沉悶。”據黃偉倫介紹,各區盂蘭勝會上演的神功戲並非屬於同一劇種,有潮汕人愛看的潮劇,有本地人聽得懂的粵劇,還有海陸豐戲、白字戲等。

疫下節日慶典受到諸多限制,今年的盂蘭勝會限制人數,進出場地都需要量體溫、掃“安心出行碼”。黃偉倫指,往年的派米活動今年取消,也不再提供現場煮食。

往年銅鑼灣一帶搭棚的場景,今年不再出現,留下一條橫幅通知月底的活動已取消。這裡是香港歷史最悠久的盂蘭勝會——潮州公和堂盂蘭勝會,始於1897年。每年在銅鑼灣舉辦的勝會,延聘法師主持法事超度中外亡魂。不過,今年原定的第124屆勝會,為減少病毒傳播風險而取消,已經是連續兩年沒有舉辦。

潮州公和堂聯誼會的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在香港舉辦的盂蘭勝會形式多樣,包括各種街頭活動,但較為大型的,仍要考慮防疫,非常無奈也只能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