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共育」是親職教育重要一環

調查指逾六成受訪者每周陪伴孩子超過7小時

2022-06-21

沈漢傑、黃美慧、黃曉聰

調查指逾六成受訪者每周陪伴孩子超過7小時(資料圖片)

【特訊】街坊總會社會服務辦公室發佈《本澳父親參與子女成長的現況及需求》問卷調查,發佈本澳父親在子女就讀小學階段時期參與子女成長的情況及需求的相關議題。過往著重「男主外,女主內」、「棒下出孝子」等傳統思想已經轉變,現今雙職家庭普遍,「父母共育」是親職教育十分重要的一環,親職教育工作不僅限於母親,父親在子女教養上亦同樣重要。父親在親職教育上各種困擾,如何有效讓父親更投入參與家庭生活,父親的想法及需求值得我們深入了解。

是次調查由街總石排灣家庭及社區綜合服務中心主任沈漢傑、家庭服務中心主任黃美慧、青少年及家庭綜合服務中心主任黃曉聰發表調查結果。本次調查於2022年5月以電子問卷的形式進行,透過該會屬下各服務單位邀請服務對象及街頭訪談形式收集,並以自填的方式回答問卷內容。是次調查收回問卷785份,有效問卷711份。

問卷中,父親主要是參與子女日常照顧、陪伴做功課等;而陪伴孩子時間,約67%受訪者平均每周陪伴孩子超過7小時,約80%受訪者表示與孩子關係好及非常好。與孩子發生衝突時,約56%的受訪者選擇和孩子心平氣和慢慢說清楚彼此的想法,約11%的受訪者選擇使用權威強制使孩子服從。當孩子對父親的意見提出質疑或建議時,約69%的受訪者表示會尊重孩子的想法並進一步溝通交流。

綜合問卷收集數據分析,有83%的受訪者每週工作37小時以上,當中仍有44%的受訪者有陪伴孩子14小時以上的時間,可見陪伴時間與工作時間長短無關。但陪伴時間對親子關係有明顯關聯,陪伴時間越長,孩子與自己關係親密度更,每周陪伴孩子21小時以上的受訪者表示,90%的孩子與自己相處時關係表現為融洽及親密,可見陪伴時間長短會直接的影響親子關係,而陪伴質量亦很重要。

此外,處理與孩子間衝突的方式,同樣會影響親子關係,選擇用「心平氣和說清楚彼此想法」的受訪者與孩子的親密度最高,90%的孩子與自己相處時關係表現為融洽及親密,顯示使用這個方式多溝通,親子關係亦會變好。另一方面,對於受訪者在教養上遇到的困擾,主要是歸於關注孩子時間少、缺乏方法和技巧等原因。

是次調查後,提出以下建議:

一、個人層面:1. 爸爸教養方式主要來自個人成長經驗(原生家庭),建議爸爸可透過學習,了解更多有關教養知識,以最有效方式陪伴子女;2.爸爸因教養使自己現困擾的情緒,要多留意身心健康及壓力,需要時可與人分享及尋求協助;3.爸爸與孩子相處時,不論時間長短,有質素的親子時間最為重要。

二、家庭層面:1. 妻子的角色可讓丈夫建立起自信,以安慰與接納、欣賞及肯定爸爸為家庭及教育子女上的付出;2.夫妻在教育孩子發生分歧時,雙方要先冷靜,控制的情緒,要避開在孩子面前交換意見,達成共識再教育孩子;3.夫妻共同擔當照顧孩子的角色,學習適合子女成長的教養方法。

三、社會服務層面:1. 社服機構/政府部門可增加支援爸爸身心健康或情緒的服務;2.可提供合適爸爸參與的父職親子活動、教育講座、輔導服務等,提升爸爸參與度;3. 為父母舉辦更多關於親職教育相關的活動及講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