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媒:人民幣上昇為世界第二大貿易貨幣

2013-12-06

【中新社柏林12月5日】(記者 黃霜紅)《德國華爾街日報》5日稱,中國的人民幣已取代歐元和日元,成為美元之後對外經濟貿易中的第二大貨幣,表明中國作為經濟強權的重要性再次上昇。

該報引用環球同業銀行金融電訊協會今年10月的報告顯示,目前全球進出口企業有8.7%的金融合同將人民幣作為支付單位。去年的這一統計數字僅為4.4%。不過,以美元為支付單位的金融合同達81%,仍佔國際金融交易的主導地位。

上述報道稱,2010年,人民幣還處於國際金融貨幣的第17位,但在今年9月已成為國際10種主要金融貨幣之一。這個時間段中,以人民幣為計算單位的外貿交易額上昇了3倍,達1200億美元。

《德國華爾街日報》表示,中國政府採取嚴厲措施,將人民幣的交易控制在小範圍內。在過去幾年中,這個交易範圍已經有所鬆動。今年10月底,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上昇到了有史以來最高,使1美元僅能兌換6.08元人民幣。

在新近宣佈的改革措施中,中國政府表示將鬆動金融政策。這樣做的結果將是增強人民幣和歐元、英鎊及日元的競爭力。中國已經是國際貿易的重要參與者,鬆動金融政策非常符合其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地位。

儘管人民幣在國際貿易中扮演的角色日益重要,但在世界範圍內的金融交易中,祗有0.8%的部分以人民幣結算。人民幣目前遠落後於一些例如泰銖及瑞典克朗等小幣種。

另外,中國的金融交易大部分在香港和新加坡進行。這表明,人民幣使用率上昇的情況也是地區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