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機進化史
2014-08-18
全球首部相機於一八三九年八月十九日由法國畫家路易‧達蓋爾發明,是一部可攜式木箱相機。自此,人類不斷透過光、影,通過相機鏡頭,將生活、城市發展等紀錄下來,由木箱年代、走向菲林,以及目前的數碼化。
一八三九年法國畫家路易‧達蓋爾發明第一部相機後,一八四一年光學家沃哥蘭德發明了第一台全金屬機身的相機。一八四五年德國人馮‧馬騰斯發明了世界上第一部可搖攝一百五十度的相機。一八四九年戴維‧布魯司特發明了立體相機和雙鏡頭的立體觀片鏡。一八六一年物理學家詹姆斯‧麥克斯韋發明了世界上第一張彩色照片。
首個蔡司攝影鏡頭,於一八六六年由德國化學家奧托‧肖特與光學家卡爾‧蔡司在蔡司公司發明,至今蔡司鏡頭仍是攝影器材界的名牌,屹立百多年不倒。
菲林發明於一八八八年由美國柯達公司生產。同年,柯達公司生產出了世界上第一部安裝膠捲的相機。閃光燈則於一九零六年被美國人喬治‧希拉斯首次使用。技術進步,美國寶麗來公司(Polaroid)於一九四八年十一月二十六日,由在市場推出世界上第一部即影即有相機Polaroid 95。追溯數碼相機的年代,至一九七五年美國柯達公司早已發明了第一部數碼相機。但至普遍,至本世紀初,隨著數碼相機和記憶咭的價錢大眾化,數碼相機才開始盛行,至近年,智能電話將相機納入其功能之一,拍攝相片,來得更得心應手,隨時隨地,想拍就拍。菲林相機亦幾乎被淘汰,不過,仍有一群粉絲,喜歡用菲林相機,通過光線引起底片上的化學變化來記錄圖像的拍攝感覺,間中以菲林相機拍攝,懷舊一番。
中國對光和影像亦有研究。公元前四百多年,中國的《墨經》一書記載了光的直線前進、光的反射,以及平面鏡、凹面鏡、凸面鏡的成像現象。至宋代,在沈括所著的《夢溪筆談》一書中,敘述了“小孔成像匣”的原理。
相機主要元件包括:成像元件、暗室、成像介質與成像控制結構。鏡頭由光學玻璃製成的透鏡組成。除相機內的技術不斷將技術提交,過往傳統菲林相機的技術,包括黑房做相技術,一個電腦軟件,就可以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