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報章為 第20141111號
2014年11月11日
星期二
改善關係對日仍要聽言觀行 中日首腦「破冰」會面
2014-11-11
【香港中通社北京11月10日電】 (港中通社特約記者 莊恭) 10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人民大會堂應約會見來華出席亞太經合組織(APEC)領導人非正式會議的日本首相安倍晉三。這是中日兩國領導人時隔兩年半後舉行的首次正式會談,分析稱,此次會談或將成為兩國關係改善的契機。
清華大學當代國際關係研究院副院長劉江永在接受香港中通社記者采訪時表示,這次會談是在中日兩國關係面臨諸多挑戰,需要防止繼續惡化的關鍵時刻進行的,應該對來之不易的會晤給予珍惜。雖然它不可能從根本上解決中日之間的矛盾和問題,但是有可能為兩國關係的改善提供一種契機。
中國社會科學院日本研究所副所長楊伯江認為,中日首腦的會晤肯定會對兩國關係的改善產生推動作用,但也不宜過分誇大領導人會晤的效果。
在APEC會議召開前夕中日達成四點原則共識輿論普遍認為,這是在為APEC會議期間中日舉行領導人會晤鋪路。
「中日領導人是在四點共識的基礎之上進行的會談,雙方領導人對此做出了肯定,但就中日之間的四點共識而言,日方如何具體的落實,仍需要進一步觀察。」劉江永說。
劉江永強調,這次達成的四點共識并不是就釣魚島領土主權問題進行對話,這并不意味著日本改變了在釣魚島問題上原有的外交口徑。今後仍需要關注的是,雙方會以何種方式解決釣魚島領土主權問題,何時能采取理性的、實事求是的態度進行充分的對話并建立危機管控的機制。
楊伯江指出,四點原則共識達成後,安倍在參拜靖國神社等個人言行上,應該有所收斂,但日本與亞洲鄰國的歷史問題不僅僅是參拜問題,這方面問題對兩國關係的幹擾不會停止,雙方的博弈是長期性的。目前中日之間徹底解決領土主權爭端問題的條件并不具備,最現實、最具建設性的做法就是有效管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