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報章為 第20141119號
2014年11月19日
星期三
社文消息
2014-11-19
「隱喻與音樂」工作坊
為提升本澳心理輔導及心理治療的質素,向有需要的市民提供有品質的專業服務,由澳門專業心理匯進學會主辦、澳門基金會資助的「隱喻與音樂」工作坊,於二零一四年十月二十五日、二十六日假澳門街坊總會綜合服務大樓圓滿舉行。
是次工作坊邀請了來自台灣具有17年諮商專業資歷及培訓經驗的著名心理治療師黃士鈞博士帶領。工作坊報名反應熱烈,吸引24名社工、及心理治療等助人專業相關工作者參加。工作坊透過理論、實踐及個案示範,讓參加者親身體驗及學習如何應用隱喻在自我探索及個案輔導工作當中,看見內在的能力、資源,將一個生命經驗與情感,編寫成自己的生命故事,將音樂寄予的情感,得以與內在連結,參加者暨個人成長,兼能運用在工作實務中,並提升個人之輔導技巧。
澳門余氏宗親會與加拿大余風采堂展開交流與合作
加拿大余風采堂日前在該會會長余根洙的帶領下一行十多人到親訪本澳余氏宗親會,受到該會負責人余焯源、余華賜、余惠鶯、余凱濤、余狀好、余少池等的熱情接待。雙方就余風采堂的歷史、血脈關係及未來開展的活動、交流與合作等展開熱烈的討論,氣氛熱烈。
澳門余氏宗親會會長余華賜表示,感謝加拿大余風采堂一直以來對澳門余風堂舉辦的活動給予大力支持,尤其在二0一三年第五届世界余氏懇親大會上對該會參會人員的熱情接待。雙方就風采堂起到啟迪後人奮發向學,勤政愛民的作用,澳門余氏宗親會將秉承它的優良傳統,余氏宗親有6000多人在澳門,相互之間聯繫很頻繁,在未來日子,將會辦更多活動團結宗親,為澳門的和諧發展作出應有的貢獻。
余根洙會長表示,對闊別近三十年的澳門,如今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甚為贊美,並祝賀本澳門居民過上國泰民安的小康生活表示羨慕。他將全力支持世界余氏懇親大會明年在本澳召開。今次親訪澳門余氏宗親會是一個很好的開始,希望未來展開更多合作,同時歡迎澳門居民及余氏宗親常到加拿大作客,加強彼此的交流與合作,彼此在血脈及價值認同上分享更多想法,讓兩地居民更加了解彼此的文化及在經貿上展開合作。明年他將帶領更多加拿大余氏宗親到訪本澳參加盛會。
《傳統花燈製作工作坊 ─ 第十四部份》
由澳門仁慈堂婆仔屋主辦、澳門文化體合辦及澳門基金會贊助之《傳統花燈製作工作坊 ─ 第十四部份》將於二零一四年十二月一日正式開課。紮作為傳統民間手藝,它與民俗節日息息相關,自二零一零年起,澳門仁慈堂婆仔屋為保存及發揚中國傳統手工藝,一直致力開辦《傳統花燈紮作工作坊》,有賴市民大眾的大力支持,報名反應熱烈,工作坊至今已舉辦了十三個部份,教授千變萬化的創意花燈,而是次工作坊將教授製作以兔仔燈籠為主題的紮作技巧。
此系列工作坊過往由蘇華貴師傅任教,可惜日前蘇師傅不幸辭世。蘇師傅從事花燈紮作工藝逾二十年,對推動花燈紮作的工藝一直不遺餘力。為延續傳統花燈紮作技藝,仁慈堂婆仔屋現邀請 Mr. Alfredo Ceynas 艾飛度先生擔任課程導師。艾飛度先生具多年創意花燈製作經驗,擅長將花燈設計的意念立體化,製作出一隻隻別具心裁的特色花燈。課程中導師將介紹花燈製作工序,並親自示範紮作工藝。透過學習實踐,讓學員親身體驗這項民間手藝,加強對中國文化的關注及認識。希望在時代變遷下,讓更多人傳承這項歷史悠久的傳統紮作藝術。
是次工作坊歡迎有興趣學習傳統花燈紮作的人士參與,工作坊由二零一四年十一月十七日起開始接受報名,如欲查詢有關資料或報名參加,請致電:2852 2550 或 2852 3205 或電郵至:[email protected] 。名額有限,欲報從速。
街市熟食中心及小販區空置攤位週三抽籤
民政總署將於十一月十九日(星期三)下午三時,在雅廉訪大馬路七十號A幸運閣一樓民署衛生監督部禮堂舉行本年度第四期空置攤位抽籤。今期共有二百八十三位市民申請十一個街市及小販空置攤位。
民署每年進行四期街市空置攤位抽籤活動,以增加市民就業機會。今期推出之二十五個空置攤位當中,有十一個攤位收到市民申請。分別有九個街市攤收到一百五十五份申請,有一百五十二位市民符合申請資格;另外有兩個小販區攤位收到一百二十八份申請,有一百二十一位市民符合申請資格。
為確保檔位被充分使用,方便市民購物,主辦單位在每一抽籤項目中會多抽一名候補人士,當有正選人士放棄或逾期辦理確認手續,則由候補者填上。
抽籤活動由民署諮詢委員會代表、市販互助會代表和傳媒參與,並且進行監督。現場亦設有觀眾席,讓申請攤位的市民出席觀看抽籤過程。由於場地所限,名額為五十個,歡迎已登記人士按規定時間進場。
國際資深學者領導澳大書院發展
澳門大學在面積比舊校園大增20倍的新校園參照西方許多精英大學成功的“學生生活體驗”,實施全亞洲最大規模的住宿式書院制度。除了吸引優秀的學生之外,住宿式書院制度的另一個特點就是每間書院都是由才智出眾、視培養年輕一代為己任的傑出人士領導。經過多年的全球覓才,澳大成功招聘到九位富有管理經驗,熱心教育的知名學者出任八間住宿式書院的創院院長/院長,全力帶領書院發展,培養二十一世紀具有全球競爭力的優秀人才。
九位書院創院院長/院長包括電漿天體物理權威劉全生教授、文學家鍾玲教授、東亞史學家龐百騰教授、文學研究者華佐治教授、計算機科學家劉炯朗教授、材料力學專家葉銘泉教授、音樂家湯柏燊教授、新聞法律與新聞道德教學研究學者梁偉賢教授、結構力學專家姚偉彬教授。
劉全生教授現任曹光彪書院創院院長,曾任台灣中央大學校長,前馬里蘭大學物理系教授及該校首任華人副校長。劉教授是電漿天體物理權威,在雷射與電漿作用理論方面做出開創性的貢獻,影響甚鉅。同時他在推動高等教育的國際合作方面也做出了重要的貢獻,曾獲馬里蘭大學頒發傑出國際服務獎 (Distinguished International Service Award)。
鍾玲教授為鄭裕彤書院創院院長,曾任香港浸會大學文學院院長、講座教授和協理副校長,期間創立了國際作家工作坊及紅樓夢獎:世界華文長篇小說獎等著名項目。鍾教授是現當代文家研究專家、知名小說家、詩人及中西比較文學學者。
龐百騰教授為蔡繼有書院創院院長,是資深的東亞史學家,曾於英國、美國和澳洲的大學任教,並曾擔任香港中文大學歷史系及東亞研究中心富布萊特(Fulbright)訪問學人,以及香港浸會大學駐校學者。其主編的四冊《現代中國百科全書》獲得二○○九年達特茅斯獎最佳參考文獻榮譽獎的殊榮。
華佐治教授為霍英東珍禧書院創院院長,在上任澳大書院院長之前已擁有超過九年管理及領導書院的經驗,曾任澳洲三間住宿式書院的院長,包括:澳洲國立大學的烏蘇拉書院(Ursula Hall)、費納書院(Fenner Hall)及昆士蘭大學的國際書院(International House)。華教授是文學研究者,曾任名古屋商科大學外語及亞洲研究學院院長,以及駒澤大學北海道分校比較文化創系教授。
劉炯朗教授為呂志和書院創院院長,曾任台灣清華大學校長,前伊利諾大學香檳校區助理副校長。劉教授是國際知名計算機科學家和教育專家,對於即時系統、電腦輔助設計、組合最佳化、離散數學等領域均有傑出貢獻。曾獲電子設計自動化學會的菲爾卡夫曼獎、電機電子工程學會的基爾霍夫獎及其電路系統學會技術成就獎、即時系統技術委員會技術成就獎,以及教育勳章等。
葉銘泉教授將於明年接任呂志和書院院長,他曾任台灣清華大學副校長、學生事務長等行政工作長達二十七年。葉教授是材料力學專家,從事教學研究三十多年,專長材料疲勞實驗與分析(金屬及複合材料)、塑性力學,實驗力學等研究。並曾擔任台灣力學學會理事長,目前擔任亞澳洲複合材料學會會長。
湯柏燊教授為滿珍紀念書院創院院長,曾任香港演藝學院校長、西英國皇家藝術學院主席、達靈頓藝術學院校長。湯教授是著名小號演奏家、作曲家及指揮家,在推動藝術發展、文化交流、創意產業發展以及行政管理方面擁有卓越的成就,於二○一一年獲英女皇頒授OBE勳銜及在二○一二年獲法國文化部部長頒授藝術暨文學騎士勳章。
梁偉賢教授為紹邦書院創院院長,曾任恒生管理學院通識教育系主任、香港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以及香港中文大學新亞書院輔導長、資深書院導師等。梁教授是資深的新聞法律與新聞道德教學研究學者,是首位將公共事務民意調查引進香港的學者,於香港中文大學創立媒體道德課及香港傳播法律課程,其出版的關於香港傳播法的著作也是香港首部同類型著作。
姚偉彬教授為何鴻燊東亞書院創院院長,曾任澳門大學校長。姚教授是資深的結構力學專家,主要研究領域包括有限元法、非線性振動和計算力學,是澳門首位獲得美國土木工程師學會會士的學者。二○○八年獲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授予勞績獎章以表揚其對澳門高等教育的貢獻。
澳大校長趙偉教授表示:“在澳大實施住宿式書院制度是一項巨大的工程,在東亞地區,從來沒有一間大學如此大規模的嘗試過住宿式書院制度。西方許多優秀大學成功實行的住宿式書院制度在過去一千年裡對西方社會產生了重要影響,這種影響將持續下去。我們希望,同時也相信在可預見的未來,澳大住宿式書院培養出來的學生將成為二十一世紀具有全球競爭力的優秀人才,在促進澳門、國家以至世界的發展可以作出重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