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報章為 第20141216號
2014年12月16日
星期二
澳青年志願推介歷史城區者日增
2014-12-16
【中新社澳門12月15日電】(中新社記者 陳小願)「除了賭場,這裡還有很多古建築,希望遊客能多瞭解澳門的歷史文化。」
在超過150年曆史的崗頂劇院裡,澳門大學中文系學生龐朝暉告訴中新社記者。
龐朝暉是澳門文物大使協會的實習文物大使,課餘時間常到崗頂劇院等歷史古跡為遊客導覽。「澳門有蠻多歷史悠久的古建築,譬如這裡,很清淨,環境也很棒,但遊客還比較少。」
龐朝暉所指的崗頂劇院,建於1860年,被認為是中國第一所西式劇院,意大利劇作家普契尼的著名歌劇《蝴蝶夫人》亞洲首演就曾在這裡舉行。
「這是很特別的地方,生活在澳門的土生葡人喜歡來此處聚會。」龐朝暉說,「這裡文化氣息很濃,希望有更多遊客過來參觀。」
像崗頂劇院一樣「文化氣息很濃」的地方,在澳門並不少見。漫步于劇院所在的歷史城區,還可以欣賞到聖若瑟修院大樓及聖堂、三街會館、大三巴牌坊等20余處歷史建築。
這片占地1.32平方公里的歷史城區,是中國現存年代最久、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和最集中,以西式建築為主、中西式建築互相輝映的街區,2005年在中央政府的支持下,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遊客來到澳門,參觀遊覽歷史城區是必不可少的環節。走在葡式碎石舖就的小路,欣賞精緻的古建築外牆浮雕,享受小城的安逸與歷史文化氛圍,是一件很愜意的事。」澳門特區政府旅遊局局長文綺華說。
據瞭解,澳門回歸祖國15年來,訪澳旅客已從1999年的700多萬人次增至2013年的近3000萬人次。近年來,在促進經濟適度多元發展的過程中,澳門以建設世界旅遊休閑中心為目標,依託眾多的歷史文物古跡,制定了文化與旅遊相結合的政策,積極推動文化旅遊的發展。
「澳門擁有深厚的文化底蘊,這份彌足珍貴的文化寶藏,有助於城市的可持續發展,成為城市的軟實力。」澳門特區政府文化局局長吳衛鳴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指出,澳門回歸祖國以來,政府一直在努力推進文物保護、藝術活動、文化創業及文化交流等,為澳門中長期文化建設與發展打下穩固基礎,營造多元健康的文化環境,努力打造「文化永續之城」。
澳門的文物保護工作正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關注。2014年3月起,澳門《文化遺產保護法》正式生效,澳門文物保護力度從法令提昇至法律層面。特區政府文化局現正有序開展全澳文物普查,並就《澳門歷史城區保護及管理計劃》框架咨詢文本向公眾咨詢。
吳衛鳴說,近年來特區政府十分重視文物修復及活化,現已將鄭家大屋、盧家大屋及崗頂劇院等歷史建築開放給公眾參觀,並舉辦以世界文化遺產為背景或主題的藝文活動,讓歷史建築「活起來」。
「澳門的一些歷史文化在流失,需要我們青年一代去傳播。」龐朝暉告訴記者,在政府「活化」歷史建築的同時,正有越來越多的澳門青年加入以「愛護文物,傳承文化」為理念的澳門文物大使協會,擔任宣傳澳門歷史古跡文化的志願者。成立于2004年8月的澳門文物大使協會,至今已有近250名文物大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