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院報告:中國民眾對反腐滿意度持續上昇

2014-12-25

【中新社北京12月24日電】(記者 張子揚)中國社科院24日發佈的一份報告顯示,2014年中國城市居民生活滿意度總體比上年有所提高,民眾對反腐敗、社會治安、個人經濟狀況等的滿意度上昇明顯,對個人未來發展的信心、對政府處理社會事務等多項指標的滿意度也達到了歷史峰值。

中國社科院在當日舉行2014年度創新工程重大科研成果系列發佈,發佈會上,由中國社科院副院長李培林主編的《社會藍皮書:2015年中國社會形勢分析與預測》正式面世。這份對當前中國社會形勢進行總體分析預測的報告,特別以「生活質量指數」為主題對中國城市居民進行了調查問卷。

據瞭解,報告在中國36個主要城市進行入戶調查,受訪者年齡為18歲以上,共獲得4656個成功樣本。

調查顯示,2014年中國城市居民生活滿意度均值得分為3.51分,對比往年的調查結果,2014年成為繼2008年、2011年、2012年之後,最近15年第四個滿意度得分超過3.5分的年份。

與2013年的得分3.49分相比,2014年中國城市居民的生活滿意度略有提高。具體來看,2014年中國城市居民對生活表示不滿意的比例與2013年基本持平,分別為11.9%和11.0%,但表示滿意的城市居民比例出現了小幅度上昇,由2013年的57.5%上昇為2014年的60.5%。

值得注意的是,近兩年來,中國從中央到地方掀起的反腐風暴,以及以八項規定為起始的官場整風效果在民眾中獲得肯定。

這份報告顯示,民眾對反腐敗的滿意度,已經連續兩年出現了較大程度的提高,2013年和2014年分別增加了0.21分和0.35分。報告稱,「中央對反腐力度的加大,直接提昇了城市民眾對政府的滿意度,表現為對各級政府服務滿意度都有所提昇。這種提昇也在一定程度上帶動了居民生活滿意度的提高。」

不過,這份調查也指出,與人們的生活滿意度相關的一些指標則有所下降,包括物價承受力,對政府管理經濟事務、外交事務的信心度等指標。

其中,物價承受力連續多年在低位徘徊,報告稱,這表明目前物價上漲所帶來的生活壓力仍是影響人們生活滿意度提高的主要因素之一。

報告稱,整體來看,城市居民對物價的承受力與當時的CPI水平具有高關聯性,CPI水平越高,物價承受力越低。與2000年相比,15年來城市居民的物價承受力整體呈現下降趨勢。

報告還顯示,雖然近幾年來政府採取積極舉措以穩定物價,並取得了初步成效,但就城市居民的物價承受力來看,相應狀況仍未得到有效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