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研出新藥 助修復脊椎受損

2014-12-27

脊椎受傷癱瘓往往被視為不治之症,但最新研究為傷者帶來曙光。美國科學家研發出新藥,運作原理是擾亂傷口結疤組織的「黏合膠水」,令其無法阻止傷口神經細胞生長,初步實驗證明可以促進脊椎神經線生長或修復,令白老鼠重拾部分移動和控制膀胱的能力。

脊椎受損會妨礙腦部穩定傳送電子信號流至身體各部分,導致癱瘓。俄亥俄州凱斯西儲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指出,傷口結疤妨礙脊椎修復,結疤組織釋放的含糖蛋白質會產生有如「膠水」的效果,導致神經線上的軸突(axon)被困住,無法生長及傳遞電子信號。研究人員於是在白老鼠脊椎的皮膚下注入化學物質,擾亂「膠水」的活動,結果發現其後軸突一直成功生長,實驗中26隻白老鼠有21隻在移動能力或膀胱功能呈現一定程度的修復。

領導研究團隊的西爾弗(Jerry Silver)表示,部分白老鼠的恢復程度太好,甚至令人覺察不出牠曾有受傷。他強調,在人體試驗前必須在更大型的動物上嘗試,但他相信研究成果有助未來發展神經移植和電子刺激人體等開創性治療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