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報章為 第20150415號
2015年04月15日
星期三
陳亦立有高見‧買服務取代醫療券 執業醫生雨露均霑
2015-04-15
【本報訊】政府今年繼續向全民發放六百元醫療券,來自醫界間選議員陳亦立大膽建議,將發放醫療券總金額三億元,改為直接向每登記執業醫生購買買醫療服務。社會文化司司長譚俊榮回應稱構思「唔錯」,但需研究可行性。
譚司允研究可行性
本身是開私家診所的陳亦立雖然年初在醫委會大讚現行醫療券制度好,並認為今年金額應隨通脹增加,不過隨著政府以資助方式出推急、門診分流至私家醫院及非牟利醫療機構後,陳昨於立法會上對醫療券措施,如何善用衛生資源有新見解。
分流措施減少私家診所生意
陳亦立表示,原過去因往政府醫療機構看病難、輪後時間長而自費看私家醫生的部份病人,因新措施而改為選擇到非私家醫院及非牟利醫療機構就診,而且醫療券大多被用在中醫和牙醫,故他大膽建議,將發放醫療券的三億金額改為直接向每位在衛生局牌照科登記的中醫、西醫、牙醫和診療技術員購買醫療服務。
陳亦立已有詳細計劃,按目前政府資助非牟利醫療診所每位病人一百一十元計,每人每月可獲三百個資助名額,名額限當月,且醫療對象只限澳門居民使用等,而目前一千一百多名相關專業人員。
料資助會較醫療券更少違規
陳亦立相信,有關措施不需額外投入,市民也樂意使用,可真正全面分流,分擔相關醫療機構負擔,做法對私家醫生也相對公平,且只要有良好監管、加大處罰力度,違規問題定較現時醫療券更少。
譚:要讓市民知道自己很幸福
譚俊榮則結合幸福感問題來回應,指政府在社福、醫療等範疇做了許多工作,但市民未必清楚、未必感覺到幸福,尤如一些富裕家庭子女。他強調,澳門與其他地方比,「我們真係好幸福」,故很希望讓市民知悉,政府不只是給津貼、給錢,而是要令其知道政府是關心他們,為他們想辦法。
譚俊榮續說,相關構思「唔錯」,但其是否具可行性則需要研究,始終其影響面可以很廣,「如果做唔到話,當然無辦法,但當然我們會盡力」,又重申會讓市民明白他們「一啲都唔差」,與鄰近地區以至世界落後地區比,政府真的做了許多對民有益之事。
陳開心:有研究就有機會
陳在跟進時直言很開心聽到司長說要研究,「有研究姐係有機會」,冀年內展開深入研究。又稱做法可全面減輕政府的初級衛生保健約八成服務負擔,可有更多人出去做衛生醫療教育或支持專科醫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