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文消息
2015-04-15
『點子創動力』點亮學生思維
為啟發本澳青少年之創意及擴闊其視野,學聯將於本月15日假TOM N TOMS COFFEE舉辦「點子創動力」互動分享會。是次活動由澳門學聯主辦、澳門鏡湖護理學院學生會、澳門城市大學學生會、澳門科技大學學生會、以及澳門聖若瑟大學學生會合辦,澳門基金會贊助。
是次分享會以創意、創業、創新為出發點,對象為澳門大、中學生。活動邀請到年青創業家美柚始創人陳方毅和影視制作公司創辦人張耀榮分享創業經驗及其思考方法。活動以輕鬆的形式進行,以增加雙方的互動交流。學聯冀望透過是次分享會,激發學生思維,開拓其靈感,促進學生多元化創作的發展。
復活Fum Fum蛋
澳門青年志願者協會舉辦「2015關愛社會志願服務系列─復活Fum Fum蛋」活動。主辦機構冀透過活動讓青年更多地關注不同階層的弱勢群體,建立以愛為本的溝通平台,為彼此的生活增添姿彩。
是次活動於3月28日下午二時半假澳門青年志願者協會會址舉行,邀請了十戶弱勢家庭參與。內容包括:破冰活動、巧克力DIY、送贈愛心禮品包等,現場更設手工工作坊供志願者與家庭一同繪製復活蛋,現場氣氛溫馨和睦。此外,一眾志願者更於活動前一天親手製作了超過三百顆巧克力,並自製包裝及寫上心意卡,贈予家人、朋友以及社會上的弱勢群體,冀把節日的喜悅帶進社區,與他人同樂。
是次活動兩日共吸引了近四十位志願者參與,活動籌委主任歐鈺娜表示,透過舉辦親子性質的志願服務,不但能提升受眾們的親子關係,同時讓參與其中的志願者,進一步體會到「為人父母甚艱難」的道理,有志願者在活動後分享中提出,往後會更加關心自己的父母,並寄望協會能舉辦更多的相關活動,讓更多青年參與,共建充滿暖意和諧社會。
活動獲澳門基金會及教育暨青年局贊助部分經費。
青商總會訪渝團獲益良多
國際青年商會中國澳門總會之重慶訪問團,已於四月五至八日順利完成。由總會會長高俊雄擔任團長帶領下,中聯辦協調部副部長張深居擔任顧問,聯同屬下分會-汎澳青年商會,濠江青年商會及資深青商協會一行三十三人出發,拜訪了重慶三個政府部門及團體,藉此增進雙方的友誼及聯繫。團員均表示此行獲益良多。
是次拜訪分別獲得重慶市委統戰部部長張鳴、重慶市青年聯合會主席周波及重慶市商業委員會副主任陳國華親切接見及熱情款待。雙方就現時國內及澳門之商業、經濟、民生、城市發展、人材培訓、青年事務及“一帶一路”發展概念等議題上進行了深入之意見交流及討論,加強了渝澳兩地青年組織的接觸聯繫,深化兩地青年友誼,讓本澳青年更深入了解現時我國的國情和發展策略,並促進兩地青年在不同層面的學習交流提供良好的網絡平台,培養國際視野,關心我國大事,勇於表達對時事的看法,並為會員的事業發展創造有利條件。
在訪渝期間,訪問團亦參觀兩江新區及長安汽車集團,了解現時重慶作為重點發展的五大城市之一的最新發展,團員讚嘆我國之規劃及發展技術。另外,訪問團亦參觀了人民廣場、大禮堂、三峽博物館、世界文化遺產-大足石刻等歷史文化地標,加深團員認識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加對國家民族的歸屬感,提昇澳門青年愛國愛澳的精神。
是次訪問團獲教青局贊助部分經費,團員包括:總會前會長李勁源、汎澳青商會長羅頌輝、濠江商會長陳宇軒、資深青商協會理事長丘玉珍、總會秘書長李美琪、總會財務長葉朝輝、總會副會長周詠豪、總會理事陳嘉俊、湯榮柏、黃詠欣、盧小敏、陳曉紅、及各分會會員孫雁玲、楊凱珊等。
民建聯辦青年沙龍征施政意見
2015財政年度施政報告於上月發表,引發社會各界廣泛討論。日前,民眾建澳聯盟青年事務委員會舉辦時事沙龍,就施政報告收集青年意見,民眾建澳聯盟副理事長李玉培、青年事務委員會主任吳超偉等擔任主持嘉賓,出席者包括高中生、大專生、在職人士等不同界別,針對青年職業發展、巴士優化、公屋、醫療人資等問題發表意見,表達各自看法。
會上,饒先生表示,博彩業為澳門龍頭產業,薪金福利一般較其他行業高,部分行業從業青年即使有意轉行從事其他工作,礙於薪酬原因,面臨選擇困難,不利其他行業人資輸入。交通方面,公交優先實行多時卻鮮有成效,再加上輕軌仔段工程頻出超支,澳門段更遙遠無期,擔憂未來整體公共交通未見樂觀。
王同學表示,施政報告中所提及之新公屋系統未有明確指出是何種類型,究竟是重提置安居,或是其他類型,實令人期待。食安方面,去年本地爆出多項食安問題,但施政報告中未有詳細提及相關問題,冀日後能夠解決。
王醫生表示,澳門醫療問題積存多年,醫療人資不足是其中一項重點,施政報告中雖有提及加快醫療培訓,但只集中於西醫,而中醫、護士及藥劑師等其他專業範疇,難以受惠,建議當局考慮建設醫學院或正式培訓中心。
青年事務委員會主任吳超偉總結稱,過去眾多民生問題得不到解決,並不斷積累擴大,導致社會怨氣上升,青年發展受環境約束,向上發展困難。青年人關注焦點集中於職場多元、個人發展等範疇,恰恰反映出這一趨勢,冀新一屆施政班子,能夠回應青年人的訴求,盡快就行業發展推出專業認證,推動青年合理規劃自我生涯,實現人生理想。
民建聯理事長陳德勝表示,青年人發展自然需要自身不斷努力,但有一個良好的學習、就業和創業的社會環境亦更加重要。現在澳門經濟發展處於高位,福利好,就業率高,但真正提供給青年人自主選擇發展的空間確實不多,工種局限,職場發展窄,租金貴,創業艱難,樓價高,供樓壓力背負半生,不少青年人感覺夢想難以實現,心有怨氣。建議政府對此加以重視,找準問題核心,施政中對青年社群真正需求多加筆墨,從多方面提供支援。
中國銀行澳門分行贈福祉車支持澳門明愛「好的」服務
中國銀行澳門分行為支持澳門明愛社會服務工作,於去年「慶祝澳門回歸祖國十五周年慈善行-中銀與您同邁步」公益慈善活動中慷慨捐贈澳門幣六十萬圓正予澳門明愛作為慈善服務經費。
澳門明愛運用該筆善款其中的四十多萬元,添置了具升降的無障礙福祉車,以配合澳門明愛早前推出的「好的福悠快」服務,為行動不便的人士提供出行及服務。於本月十三日(星期一),由中國銀行澳門分行副行長兼康委會會長劉澤光先生 、中國銀行澳門分行業務總監兼義工協會會長陳榮達先生 、中國銀行澳門分行義工協會理事長何子浩先生以及澳門明愛總幹事潘志明先生於中銀大廈門前進行了福祉車移交儀式,潘志明介紹了「好的福悠快」的試運情況,並感謝中國銀行澳門分行捐贈首台全新的福祉車外,同時感謝劉澤光副行長在好的運作初期給予了澳門明愛的寶貴建議,並欣賞「好的」以非收費形式,由乘客或家屬以捐款模式運作。
澳門明愛感謝中國銀行澳門分行及義工們的努力,為本澳慈善事業不遺餘力,為有需要的人謀福祉。
本澳人類學者赴德介紹中比短片
本澳視覺人類學者張健文將於本月底應內地電影人張子木邀請於德國歐洲媒體藝術節介紹其短片新作《情況很複雜》。該片是張子木的實驗紀錄短片,代表中國和比利時參展,較早前已於葡國里斯本國際紀實電影節上作全球首映,及後又分別於土耳其、法國、以色列的國際影展上作國別首映。
《情況很複雜》是張子木在葡國、匈牙利和比利時三國電影學院就讀「紀錄片無國界」歐盟跨國碩士時完成的聲音畫面作業。張子木表示當時和廿二位國際導演學生在布魯塞爾學習和創作,初到當地半年,新鮮之餘也有文化間隙,比利時語言(法語和荷蘭語)的發音即是一例,很多詞彙需要發「大舌音」和「小舌音」,對亞洲人來說很困難,她便以此為靈感來發揮創作。
片中講述一位中國女性坐在比利時某間公寓的窗口,邊吃泡麵邊學習當地語言,她所在的房間既是物理性的也是精神性的空間,所有的行動和聲音都投射了她的內在和外在世界,整個作品用超現實的手法探索了物理性和文化性差異對人的影響,雜糅了多種情緒和視角。張子木解釋《情況很複雜》的標題也能顯示出一種談事論事的中庸、狡黠、無奈以及一種個體和外界碰撞的無力感,同時也是對造就這種無力感境況的心理、社會現實的反諷。
《情況很複雜》是張子木近十部作品中的其中一部,今次在德國歐洲媒體藝術術中邀請視覺人類學者張健文以製片的身份代表出席影展並向國際和當地觀眾介紹該片。張健文有在國內外介紹電影的經驗,曾在本澳、葡國、德國、巴西、荷蘭等地逾廿座城市舉辦電影展示和放映會,其新作《小說無用》將於本月中獲加拿大國際電影節頒發「二零一五年度新星獎」。
星雲大師心經講座 打造文化揚州
已近九旬的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第二場「般若心經的宇宙觀與人生觀」文化講座,4月11日在揚州講壇開講。大師開頭提出「揚州建城2500年,要打造一個文化揚州。不要把佛教看成宗教,而是文化。」將其一生的智慧與對中國、對眾生熱情不減的情懷,濃縮於親切、平易、幽默的話語,繼前一天室內外近3000人滿場的盛況,民眾第二天更是早早抵達現排隊等候,只為再次目睹大師丰采,聆聽大師法語。
「文化,就是我們的生活方式。」大師表示,無論物質或語言,都深受佛教的影響。現在我們看到的很多水果,是由佛教徒從國外帶進中國,並為中國人所接受。至於語言,佛教的影響就更加深廣,因果報應、不二法門、自作自受、一塵不染等佛教語言,如今已成為日常對話的重要部分。
由於揚州古城人才輩出,鑑真大師與玄奘大師年代相近,兩位高僧大德,一位東渡弘法,一位留學印度。其中,《般若心經》就是由玄奘大師所翻譯,並把中國的《道德經》譯成梵文傳播到印度,現在復興中華文化,我們也要將揚州打造成文化都市。
星雲大師11日講述「空」與「有」的關係,並解說《心經》經文「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意義。大師表示,「色」並不是指顏色,指的是物質,空和有原本就是一體的,例如將手握緊是拳頭,張開拳頭就沒有;臘月寒冬草木枯萎,但春風一吹則百花燦爛;又如家家都有的電視機,搖控器一按,各種節目都有,電源一關就什麼都沒有了,這些都可說明「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義涵。
一般人好奇「究竟是空的生活好,還是無的生活好?」大師認為,空和有之間應該要能調和,擁有太多反而是一種負擔,還不如享有來得更好。生活於貧窮家庭的他,初到台灣時,更是一無所有,但沒錢並不代表沒有,現在佛光山擁有5所大學、圖書館、美術館等,這些都是大家的,這一切也都是真空生妙有而來。
談到甫參加海南島博鰲論壇中首度增設的宗教論壇,大師表示,佛教之所以受到各宗教的尊重,在於佛教的道理是普世的,佛教是講因緣的。
提及「戒」,很多人害怕受戒,大師對此強調,戒律就如同法律一樣,只有在守法裡才能享有真正的自由。其中,五戒中的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吸毒,指的就是不侵犯別人的生命、財產、名節、名譽、自由,當然就能擁有長壽、富有、名聲、幸福、健康,受戒才能知道慚愧、懺悔,才能改過,才能擁有更好的人生。
曾有學者問大師,一般人有週休二日與許多假期,但仍然希望休假再多一點,雖然領有薪水卻總覺得不夠。看到佛光山法師既沒有休假、高薪,逢年過節更是忙的不可開交,反而更熱心投入工作,這是什麼原因?
大師回應,在家人有家庭、有事業、有生活,有很多東西,所以需要休息,要有很多薪水,那是有窮有盡、有限有量的世界;而出家人擁有空無的思想,內心想的是如何為人服務,是無窮無盡、無限無量的境界。就算是有,也是大家的、是社會的,真空才能生妙有。
大師進一步說,「真空生妙有」的意思,就好比有了一塊空地,才能建立佛光山;又如一個茶杯、一張桌子、一個講堂、一個揚州、一個中國、一個地球、一個虛空,究竟哪一個大呢?其實這些都是互相包容的,一就是多,多也就是一。
憶及當年初到台灣時的艱難,大師為了傳教,就帶著青年用大喇叭喊「咱們的佛教來了!」就這樣,從無到有,到現在「佛光普照三千界,法水長流五大洲」的佛教新發展。
此外,大師回憶過去曾看到一位八、九歲的小女孩,在佛堂外合掌念佛,背上揹著一個更小的妹妹,也學著姊姊合掌念佛。此景讓大師感動得熱淚盈眶。他了解到信仰就是要能夠感動,每天要能給人多少感動,人生才會有價值,因為「感動能增加我們對信仰的信心,才不會愧對這麼多因緣。」
至於學習「心經」有什麼好處?大師表示,眼睛所見、耳朵所聽,不一定是真實的,就如酒缸裡映照出的人影,酒缸打破了哪裡還有人。他認為學習《心經》,能夠教我們認識分辨真實的世界、真實的人生與真正的自我,如此才能獲得空有自如、自由自在、觀自在的人生。
值得一提的是,在講經開始前,來自台灣的大慈育幼院孩子現唱《般若心經》,清亮的音聲,令人豎耳聆聽。「他們是佛光山的王子與公主」,大師表示,他們接受教育,上學服裝儀容整齊,便當菜色美味豐富,在團體生活中建立了自尊心。育幼院創辦至今已50年,已有800個孩子回到社會成家立業,可說是佛教的驕傲。
揚州大學2位學生,曾到台灣佛光大學做交換學生,當場對大師表達感謝。一位學生說,佛光大學風景很美、老師也很有氣質,希望能多一點名額,讓學弟妹到台灣去讀書。大師表示歡迎,並做一首偈語:「佛光照耀聖賢路,大學廣開狀元門。」期勉大開學習之路。
民眾離場時,不少人表示大師開示幽默風趣,發人省思,尤其幾個小故事更讓人印象深刻,感動的淚水直流,深覺受益良多。
工聯之友綠化大步行
澳門工會聯合總會工聯之友協會日前組織40名會員,前往路環黑沙水庫郊野公園,參與由民政總署舉辦的「2015澳門綠化週大步行及植樹活動」。
活動內容非常豐富,有精彩的舞台表演和攤位遊戲,讓參與者加深對澳門綠化工作和大自然的認識。眾人沿郊野公園健康徑步行,路經由民政總署安排的植樹點,都非常積極參與植樹,為澳門綠化工作出一分力。活動後更獲得由民政總署贈送的小盆栽,將綠化環境的意識由郊外帶回家中。
工聯之友協會希望透過組織會員參加郊遊活動,讓大家擴闊生活圈子,多參與社會事務,加強保護環境、愛護大自然的意識,支持澳門綠化環境的各項工作。
民署週三於衛生監督部禮堂舉行社區座談會
民政總署將於四月十五日(星期三)晚上八時,在雅廉訪大馬路幸運閣商場一樓衛生監督部禮堂舉行社區座談會,介紹花王堂區的市政建設,同時亦邀請其他部門代表出席,歡迎廣大市民參與。
花王堂區位於澳門半島的西面,人口密集,商舖林立集,人流車流繁忙。民署持續檢視區內實施情況,優化及完善社區設施。是次社區座談會將介紹花王堂區的市政建設計劃,當中包括優化休憩設施、美化行人道、完善衛生設施等,並聽取居民的意見及建議。
民署管理委員會成員將出席座談會,同時邀請其他公共部門代表出席,與居民共同討論區內發展,收集及聆聽市民的意見,歡迎市民出席及發表意見。有意發言之市民,可提前十五分鐘到場登記,以便按序作出安排。
澳大傳播週2015明揭幕
澳門大學傳播系第十三屆傳播週開幕禮暨刊物發佈會將於4月14日中午12時在澳大劉少榮大樓(E4大樓)G078室舉行。今屆傳播週以“創意多元,匯聚傳村為主題,希望透過是次活動,打造一個以“村落為題的理想社會,促進不同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和交流,凝聚澳門的多元文化,向校園?外公眾展現友愛、互助、包容的團結精神,創建一個多元且融洽的社會。
主辦單位邀請了文化產業委員副主席崔世平、新聞局局長陳致平、文化活動廳廳長楊子建、澳門日報副總編輯崔志濤、澳大社會科學學院院長郝雨凡教授等出席,並擔任剪綵嘉賓,現場還會發佈傳播系中文出版刊物《傳人類》和英文出版刊物 《UMac Bridges》。
郝雨凡教授將為開幕禮致辭,緊接由澳門作曲及填詞人李峻一,崔世平,澳門設計師協會會長、本地著名設計師朱焯信領講“傳村講台壹:高峰論壇──澳門搞文創真的有出路?,並與澳大學生及與會人士交流。
今屆傳播週一連四日節目豐富,分別有傳村放映會──傳播系大四學生畢業影片作品展;傳村扒房──讓同學在鏡頭前做一分鐘校長;傳村講台──邀請不同的嘉賓舉辦主題講座;傳村畫廊──橫琴村的前世今生“腦背下影像創作展;傳村舞台──澳大不同社團的精彩表演等等。
牧民中心─產前營養及護理班
澳門明愛黑沙環天主教牧民中心擬定於二零一五年五月下旬開辦「產前營養及護理班(共四節及十二小時)」,逢星期六下午二時三十分至五時三十分上課,地點為望廈明愛社會服務中心。課堂內容主要分成四個部分:中醫、營養、婦科、嬰功兒護理技巧,藉著本課程增進學員對懷孕期時女性營養及護理知識。課程為「持續進修發展計劃」資助項目。
歡迎致電:28341924查詢詳情,報名由即日起至額滿即止,有意報名者請親臨黑沙環祐漢新村第二街祐添大廈二號地下。
網址:https://www.facebook.com/ctrhsv.caritas(Caritas Ctrhsv)
香港思博幼稚園訪聖若瑟五校
為了進一步了解澳門幼兒教育之發展及現況,日前香港思博幼稚園老師一行十多人到聖若瑟教區中學第五校等本澳學校參訪。思博幼稚園是一所三語學校,他們提供粵語及英語課程,每班均由一位粵語及英語教師共同授課,並輔以普通話教授。其以香港學前教育課程指引為基礎,因應幼兒的發展需要,在尊重幼兒權利和開放包容態度的前題下,設計校本課程。
活動首先由聖若瑟教區中學第五校郭華邦校長致詞,其表示是次是一次很有意義的活動,透過老師之間的教學觀摩及分享教學經驗為兩校幼稚園老師提供一次很好的交流、發及學習的機會,亦非常歡迎思博幼稚園日後再有機會到訪。
接下來是教學觀摩環節,第一課是幼兒班主題教學─《誰來幫忙》,在課上,同學要分別扮演醫生和病人等角色,思博幼稚園老師則入小組,與小朋友一起參與課堂。小朋友十分投入,飾演病人的同學帶上口罩,皺著眉頭去求診,向醫生說出症狀;扮演醫生的同學盡顯一副專業模樣,替其檢查後,頭頭是道地說出病人症狀,並叮囑病人須注意日常作息。透過老師的引導及小朋友的觀察,在不知不覺間,大家都學習到日常的衛生常識。
而在幼低班美勞課-《消防車》上,小朋友需要用不同圖型拼湊出一輛消防車,並將在早前參觀消防局看見的人、事、物用顏色筆繪畫出來,在消防車周圍加入環境及情節,這有助鞏固記憶及考考學生的觀察力。接著便是《七彩太陽傘》體能課,在課上,小朋友透過協作,展開一塊七彩的大絲織布料,在布上拋著小球並控制小球不掉落地面。聖若瑟教區中學第五校透過遊戲及多元化的教學,訓練學生手、腦協調並與同儕合作,培養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的技能及主動學習的態度。是次觀課活動,大家玩得不亦樂乎!
在觀課後,兩校老師一起分享教學經驗,雙方表示是次觀摩交流均有發及獲益。最後,由郭華邦校長及鮑少娟副校長等帶領思博幼稚園老師遊覽校園,參訪活動在一片愉快的氣氛下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