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報章為 第20150420號

2015年04月20日

星期一

剪短留長為長者兒童義剪煩惱絲 髮型師尋回簡單快樂

2015-04-20

助別人,可以有很多方法,可以出錢、也可以出力。亦可以利

用自己的專業為有需要的人服務。髮型師亞寶,利用自己的專業,為長者及兒童每月進行義務剪髮,由開頭膽粗粗試下,至目前已與每月都見的兒童、長者建立了感情,五、六年來,她感到無心靈的滿足,也讓自己從中找回最簡單的快樂。

利用自己的專業幫助有需要的人

「錢我就幫不到,但能幫的我盡量幫。」這是髮型師亞寶每月只有四日假期,仍在假期堅持做義工,到三間長者社區中心及一間為特殊或有需要照顧兒童機構做義務髮型師,為他們服務的原因。

大約月五、六年前開始,在所工作的髮型屋老闆安排下,亞寶參加了義務髮型師的工作。她回想,當年還是一名髮型師助理,未到專業髮型師級,抱住試下的心態,就接受了老闆的安排到社區中心為長者義務剪髮。

最初是到社區中心為長者剪髮,由於未曾接觸過義務為長者剪髮,有點膽怯,但她一點都不求其,盡自己所能為長者修剪出他們所要的髮型。

她說笑﹕「長者對自己的髮型都很有要求,例如希望頭髮長度、厚度等。」起初由於未與長者熟絡,她很年青,僅二十多歲,長者們對她沒信心,令她有點壓力。花的時間較長,為三十名長者進行義務剪髮,每次約花上三個多小時,佔了假期的約半天。其後隨著與長者們熟絡起來,記得每人的髮型喜好,便漸漸熟手起來,而且效率還越來越快,目前僅需個半小時,便可以完成一次義剪工作,為約三十名長者修剪頭髮。漸漸也與公公、婆婆們建立起感情來,有時長者們會問她最近工作或生活如何?成為了朋友般。

除三間長者社區中心會定期主動聯絡亞寶外,還有一間為特殊或有需要照顧兒童機構。長者和兒童兩種服務對象,有著南轅北轍的不同。亞寶形容,兒童服務機構中的兒童部份是智力、性格有障礙,也有部份是由於家庭未能照顧而到該中心入住的兒童。部份兒童由於智力或性格障礙,除了不能說出對髮型的要求或向她打招呼外,更需要在中心的數名工作人員協助下,方能剪髮。時間,就僅得一分鐘,亞寶要把握這一分鐘或在更短時間內為這名小朋友完成頭髮修剪的任務。有部份兒童,會對亞寶說出髮型的要求,要求相對簡單,只是要便於日常清潔和打理便可。

在這間兒童中心服務了已有數年,亞寶也與中心內的兒童建立起感情來,中心的兒童間中會送她小手工,或向她問好,報以答謝。亞寶也藉此找到了心靈的滿足。

簡單快樂 心靈滿足

記者問亞寶,一個月只得四日假期,還要再抽時間去做義工,不累嗎?不覺得假期時間被佔用了、分薄了而不夠用嗎?

亞寶回答﹕「在義工中感覺到自己的生活很幸福和充裕,也找回最簡單的快樂。」她說,她所服務的兒童中心,中心設施十分陳舊,部份中心內的兒童,每次見到她來,都會很開心或向她問好、分享日常瑣事等。相比自己,透過工作賺取到金錢,任何物質基本都能隨手可得的世界,有時還抱怨居住環境不夠好、生活不夠好、際遇不如意等,我們成人眼中的世界,變得很複雜和難以滿足。在兒童的世界裡,那些簡單的滿足和快樂,郤比我們成人來得容易,也是我們投身工作後被遺忘和忽略的寶貴東西。看著兒童世界單純的快樂,這樣,亞寶就把生活上的不如意暫時放低,投入了單純的快樂之中,學會滿足生活、少抱怨。每次也會帶著微笑完成工作。

由兒童世界,工寶學會尋回單純的滿足。長者,亞寶則學會了待人處世和溝通。亞寶回想,由於年青和未了解每名長者對髮型的需求,起初在社區中心為長者義剪時,長者對她沒什麼信心。再者,長者們也很貪靚,對髮型有所要求,有時可能未達到公公、婆婆的要求,或者公公、婆婆會「哦」她幾句,本身性格較欠缺耐性的亞寶,倒過來說服公公、婆婆,「氹下」他們。所以亞寶形容,兩種服務對象,都令她有不同的收穫。

望業內助人傳統能有後來人

在髮型師所屬工會中,一直有透過社區中心或慈善機構為長者或其他有需要團體的服務對象進行義剪。做了義工已有接近六年,亞寶目前會帶一名助手一齊去社區中心為公公、婆婆理髮。她說﹕「做左咁多年(義剪),而家唔放心交其他人做,會盡量親身抽時間去。」

她希望,她的助手或往後入行的年青髮型師,能傳承行內這個義剪傳統,服務社會,而不只是投入工作後忘記了社會上仍有需要關懷或需要幫助的一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