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興經濟體本年走資3萬億

2015-04-21

2008年金融海嘯至今的6年間,環球資金湧入新興市場尋求較高回報,如今聯儲局接近加息之際,形勢逆轉,資金又由新興市場回流發達經濟體,令新興經濟體經歷近6年來最嚴重的資本外流。荷蘭國際集團(ING)數據顯示,去年下半年,由15個最大新興經濟體流出的資本達3924億美元(約3.06萬億港元),相比之下,金融海嘯期間新興市場3季的資本外流量才5459億美元(約4.26萬億港元)。

ING指出,美元強勢導致新興市場貨幣疲軟,加上投資者預期聯儲局臨近加息,促使資金外流。若新興市場資金外流的情况在今年首季持續,最近3季的資金外流規模將比得上金融海嘯時期。

失去穩定流入的資本,新興市場可能面臨償債困難。資金外流的影響已由金融市場蔓延至部分脆弱國家的實體經濟,料愈來愈多新興經濟體的企業會債務違約。ING指出,巴西、俄羅斯、哥倫比亞、馬來西亞等依賴商品出口的經濟體所受的打擊將會較大,而中國、土耳其及泰國等有大量借貸的經濟體看來也有風險。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本周指出,去年新興和發展中經濟體的外匯儲備按年跌1145億美元,總額為7.74萬億美元,是IMF自1995年編製相關數據以來首次年度下降。ING蒐集的15個領先新興經濟體的數據顯示,今年1、2月,新興經濟體的外儲急速下降,共減少2997億美元。

匯控分析指,儘管中國經常項目仍有穩定的順差,過去半年的資本流出量已令中國外儲流失。隨着人民幣估值接近合理價值,中國難以保持較大順差。

知名顧問公司麥肯錫(McKinsey)的報告指,截至2013年底,新興市場債務達49萬億美元,相當於2007年以來全球債務增長的47%。在2007至2013年間,中國債務量相當於GDP的比例升了83個百分點,馬來西亞升49個百分點,韓國升45個百分點,泰國升43個百分點。

新興市場企業的強勢貨幣債券規模也在上升。麥肯錫預計,該債券市場規模已超過2萬億美元,比價值1.6萬億美元的美國高收益債券市場更大。這些熱錢此前受美國量寬推動,流入新興市場。

法巴指出,美國正改弦易轍,若這情况持續,長期高成本融資將損害發債人的信用。由於資本外流常伴隨債務違約出現,相信新興市場還會面對更多困難。

樓市不振,鐵礦石產業陷入危機,中國增長面臨放緩。受油價下跌及西方制裁影響,俄羅斯將陷入衰退。巴西民眾上月才遊行抗議政府無力處理高通脹和財政危機。Capital Economics將新興市場今年GDP增長由去年的4.5%下調至4%。不過並非所有新興市場也前景黯淡,例如印度就因為能源價格下跌而令經常帳赤字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