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悅然主講中國當代文學和諾貝爾文學獎

2015-04-29

【特訊】為豐富市民文化生活,拓闊文化視野,文化局特別策劃「文化大師講座」。本年度「文化大師講座」於日前(四月二十五日)假澳門科學館會議廳舉行,由瑞典著名漢學家、諾貝爾文學獎終身評委馬悅然教授主講「中國當代文學和諾貝爾文學獎」,吸引大批巿民出席。

文化局局長吳衛鳴表示,中國著名作家莫言在二零一二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後,諾獎對中國人來說,再也不是遙不可及的事。而文化局自成立以來,一直致力推動中外文學的交流,早在一九八七年的《文化雜誌》創刊號,便向葡語讀者推介了中國當代優秀詩人艾青,同時積極開展中外文學的譯介工作,曾出版葡語版的《艾青詩選》,以及葡萄牙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薩拉馬戈的小說《修道院紀事》和《失明症漫記》的中譯本。他相信是次演講有助市民了解當代中國文學的最新發展,也有助加強市民對世界文學以及澳門文學的關注。

講座開始前,馬悅然教授送予文化局一枚刻有十八世紀創辦瑞典學院的國王古斯塔夫三世頭像的銀元;這枚銀元珍貴的地方在於,這是瑞典學院給來開會的院士們的象徵性出席費,只有院士才能獲得,市面上無法購買,而瑞典學院就是負責頒發諾貝爾文學獎的機構。

馬悅然為國際知名的瑞典漢學家,諾貝爾文學獎中唯一深諳中國文化、精通漢語的終身評委,瑞典學院、瑞典皇家科學院、瑞典皇家人文科學院院士。馬悅然畢生致力於漢學研究,譯成瑞典文的上古、中古、近代、現代與當代中國文學著作總計五十冊,包括沈從文、高行健、莫言等人的小說與戲劇作品,以及聞一多、艾青、北島等人的詩作。馬悅然在連任兩屆歐洲漢學協會主席期間,召集歐洲一百名漢學家編寫了《中國文學指南1900-1949》(英文版),並擔任該書的總編輯。

是次講座介紹負責頒發諾貝爾文學獎的瑞典學院創立過程、組織、任務和內部工作方式,詳細說明誰有資格推薦諾貝爾文學獎候選人、評選過程和學院評價文學作品的標準等。講座也討論了翻譯事業對這個工作的重要性,以及澄清了一些與中國作家有關的謠言。文化局於二零一三年首辦「文化大師講座」,旨在邀請國際知名的文學、藝術或文化界人士前來澳門演講和對談,透過經驗交流和知識分享,啟發具國際視野的多元思考,深化澳門的文化內涵,為澳門文化藝術發展注入源源不絕的創意和活力。過往成功邀請台灣著名美學家蔣勳、葡萄牙著名哲學家何塞‧吉爾擔任主講嘉賓,講座深受巿民歡迎。

馬悅然送予文化局一枚刻有十八世紀創辦瑞典學院的國王古斯塔夫三世頭像的銀元,由文化局局長吳衛鳴代表接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