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報章為 第20150501號
2015年05月01日
星期五
政治局定調中國穩增長「路線圖」
2015-05-01
【中新社北京4月30日電】(記者 周銳)在中國經濟運行走勢分化,下行壓力仍然較大的情況下,中共中央政治局30日召開會議,從貨幣政策、財政政策、基礎設施項目、官員作為等多方面,對「穩增長」進行全面部署。
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執行院長劉元春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指出,此次會議釋放出兩個重要信號:一是高層已意識到新常態下政策傳導機製出現的變化,採取應對措施讓財政政策真正「積極」,讓貨幣政策中性偏松。
其次,會議明確了穩增長的核心依然是穩投資,其中重要抓手就是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建設。劉元春表示,在土地財政不得不全面改革、新的投融資體制尚不能發揮足?作用的情況下,官方未來將通過加快改革創新,解決好實體產業資金不暢問題。
剛剛過去的一季度,中國7%的經濟增速創出近年新低,並逼近「7%左右」這一全年控制目標。官方隨即發出經濟下行壓力還在持續加大的示警,要求做好應對更大困難和挑戰的準備。
此次政治局會議進一步明確:積極的財政政策要增加公共支出,加大降稅清費力度。穩健的貨幣政策要把握好度,注意疏通貨幣政策向實體經濟的傳導渠道。
「會議的部署非常有針對性」,劉元春指出,去年四季度以來,「積極」的財政政策實際上呈現出「偏緊」效果。官方此番拿出組合拳:一方面強調增加公共支出加力減稅,另一方面要求干部「勇於開拓、有所作為」。劉元春分析說,積極財政政策的作用沒有市場預想那麼大,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一些地方官員「保證不出事」心態下的庸政懶政。高層已意識到政策傳導的問題,所以此次專門對領導干部領導經濟工作提出詳細要求。
財政政策要真正積極,還需要貨幣政策提供彈藥。民生證券研究院執行院長管清友分析說,目前官方解決了銀行間利率高企的問題,下一步則將降低實體利率。降息、再貸款料成重要工具。
對於「疏通貨幣政策向實體經濟傳導渠道」,管清友認為這要依靠政策性銀行發揮作用。劉元春也表示,在經濟下行壓力較大情況下,貨幣政策要把握好的「度」應該相對「偏鬆」,政策性銀行特別是開發信貸的加碼將發揮重要作用。財政、貨幣政策之外,政治局此番還強調:要注重發揮投資的關鍵作用。要整體推進財稅、金融、投融資體制改革,解決好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市政項目、實體產業部分資金循環不暢問題。劉元春分析說,穩投資是穩增長的核心。目前地方投融資體制處於土地財政難以為繼而PPP等新機制無法提供足?融資的政策銜接期,如果不解決好這一問題,投資發動機就很難啟動。因此高層未來料要求各地因地制宜進行創新和大幅度改革,「祗改革不創新會有真空期,祗創新不改革則會引來更大問題」。
值得注意的是,一季度中國新開工項目計劃總投資增長6.1%,比1至2月大幅回升7.9個百分點,扭轉了前兩個月負增長的趨勢。
劉元春表示,過去一段時間,官方已經出台了系列穩增長舉措,此番從政治局的高度進行部署,意味著未來相關的政策措施會得到進一步強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