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報章為 第20150504號
2015年05月04日
星期一
城大學者引內地南亞數據 澳人口密度未算犀利
2015-05-04
【本報訊】本澳每平方公里人口密度達二萬零五百人,成為全球人口密度最高城市之列,城市大學社會經濟發展研究中心執行主任李嘉曾引述多個面積與澳門相若的內地及南亞地區人口密度數據與澳門作比較,認為本澳人口密度只屬中上水平,未算嚴重,建議政府可由技術及軟件上,包括做好基建、交通配套,提升政府服務、並可以將工業及產業外移橫琴上,改善居民生活素質。議員關翠杏認為,政府不應將責任推向珠海或橫琴來解決居民生活及居住需求,應致力改善本澳更加宜居宜遊宜行。
時事節目澳門論壇昨邀請城市大學澳門社會經濟發展研究中心執行主任李嘉曾、珠海市政協常委陳美儀、立法議員關翠杏、群力智庫中心副秘書長張淑玲,共同探討本澳承載力及人口密度問題。
李嘉曾指澳人口密度只屬中上水平
李嘉曾引述多個面積與澳門相若的內地及南亞地區人口密度數據與澳門作比較,包括內地瀋陽、印度等,認為本澳人口密度只屬中上水平,未算嚴重。他不被關翠杏及現場觀眾認同,反訴是否要澳門人如南亞地區人民般﹕在河裡沖涼及迫巴士?
建議產業外移‧加快填海造地
李嘉曾建議,可以將本澳工業及產業外移橫琴,加快填海造地,土地留予照顧澳人。又認為,做好基建、交通配套,提升政府服務,改善居民生活素質。
關姐:澳門只成澳人工作地方還有甚麼意義
關翠杏不支持將本澳居住問題尋求外援,否則澳門只會成為工作的地方,澳門這片土地對澳門人來講還有什麼作用?她同時指出,將居民遷出澳門,透過外遷解決澳人居住問題會衍生通關壓力、公交壓力等問題,政府都要注意周邊環境配套問題,政府應致力改善本澳更加宜居宜遊宜行。
張淑玲認為,入境旅客及本地人口密度均已反映城市負荷能力已達臨界點,希望當局因應目前各區人口分布,做好社區配套。以及盡快將土地用於解決澳人居住問題。
陳美儀不反對透過向珠海或橫琴解決澳人居住問題,但認為這應是出於市民自願的選擇,而非出於高通脹、高樓價等問題所迫。又促請,加快填海、收回閑置土地興建公屋、紓緩通關壓力等。
不要盲目相信區域合作可解決人口密度
出席論壇的市民希望,政府能加快舊區重建,若要在橫琴建社區設施,希望不單建老人院,要將相關項目建為具備社區配套的項目。另市民批評政府,不要盲目相信區域合作可以解決本澳人口密度、居住等問題,否則區域合作只會演變成區域同化,最終令本土文化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