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報章為 第20150504號

2015年05月04日

星期一

好書介紹—— 《澳門白蟻》

2015-05-04

白蟻是本澳常見的害蟲之一,故此,本澳也深受白蟻之害,其中本澳的樹木,白蟻是主要蟲害之一,曾廣泛為害本澳的山林、路樹及公園樹木。為了有效地開展澳門樹木的白蟻防治工作,民政總署於二○○五年至二○一○年與廣東省昆蟲研究所合作,主要針對澳門的山林、路樹及公園樹木,進行了全面性的白蟻調查及防治等一系列研究,並採取了高效低毒的綜合治理及監測技術,使本澳在白蟻的防治方面取得了理想的成果。為推廣有關成果,民署還與廣東省昆蟲研究所合編了《澳門白蟻》一書,詳細描述了白蟻的生物學及生態學特性,還針對不同的危害特點提出了合適的防治策略,並配有大量彩圖,可供白蟻研究人員、自然愛好者及相關業務人員參考使用。

民署與粵昆蟲研究所合編

《澳門白蟻》於二○一二年出版,據書中介紹:澳門地處南亞熱帶,氣候溫暖,雨量充沛,空氣潮濕,且樹種類繁多,十分適宜白蟻繁殖、生長及蔓延,對澳門山林及樹木造成較嚴重為害。不過有關澳門白蟻的物種,文獻報導僅見於(1997)《澳門昆蟲手冊》一書中,記載有台灣乳白蟻、黑翅土白蟻及黃翅大白蟻三種。於二○○五年至二○一○年,民政總署與廣東省昆蟲研究所對為害澳門樹木的白蟻進行了系統性的調查,記錄出澳門白蟻共三科、八屬、九種,其中六種是澳門的新記錄種。

記錄九種澳門白蟻

九種白蟻包括:鏟頭堆砂白蟻(危害堅硬乾木)、丘頦新白蟻(危害林木及建築木質構件、潮濕木材和活樹幹)、台灣乳白蟻(危害林木、建築木質結構、地下電纜等)、黑翅土白蟻(主要危害堤壩、林木及建築木質結構)、海南土白蟻(主要危害堤壩、林木及建築木質結構)、黃翅大白蟻(主要危害堤壩、林木及建築木質結構)、台灣華扭白蟻(一般不構成危害)、揚子江近扭白蟻(取食植物根鬚、危害樹木表皮層)、圓囟鈎扭白蟻(一般不構成危害)。

書中介紹台灣乳白蟻的危害特點指:台灣乳白蟻通常在接近水源和食料豐富的場所營造蟻巢,其在地面上的巢多位於空心牆、柱、蔭暗角落、粗大的木材,或久未動過的衣物、書籍、紙箱等;地下巢多築在建築物的門角邊、柱邊及牆角地下。澳門的古建築物如氹仔天后宮、普濟禪院、鄭家大屋等亦遭受台灣乳白蟻危害;澳門半島及氹仔的部分現代建築及路環黑沙龍爪角的民宅也常遭台灣乳白蟻光顧。此外,築巢於樹木的台灣乳白蟻,通常有蟻路通至附近的房屋為害。

早警告防侵蝕地下電纜

書中指,在我國南方地區,台灣乳白蟻蛀食埋在地下的電纜相當普遍,因白蟻造成通訊故障佔60%,廣東最高佔80%。通訊電纜因白蟻為害發生故障,輕者降低通訊品質,重者可導致通訊中斷。電纜受損後常引起短路事故導致供電中斷。香港和深圳近年還發生台灣乳白蟻蛀穿地下煤氣管道的案例,澳門目前雖無台灣乳白蟻蛀穿地下電纜和煤氣管道引發事故的報道,但決不可因此而掉以輕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