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報章為 第20150506號
2015年05月06日
星期三
中國取消絕大多數藥品政府定價完善藥品採購機制
2015-05-06
【香港中通社5月5日電】中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5日發布公告稱,發改委會同國家衛生計生委、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等部門聯合發出《關於印發推進藥品價格改革意見的通知》,決定從2015年6月1日起取消絕大部分藥品政府定價,完善藥品採購機制,發揮醫保控費作用,藥品實際交易價格主要由市場競爭形成。
據發改委網站消息,國家發展改革委有關負責人表示,取消藥品政府定價後,由於有招標採購機制的約束,醫院銷售的藥品價格會保持基本穩定。但不排除部分藥品價格因成本、市場供求變化等因素會有所變動,絕大部分藥品市場交易價格不會上漲。
此次藥價改革中,除麻醉、第一類精神藥品外,其他藥品政府定價全部取消。根據方案,對於2000多種醫保基金支付的藥品,通過制定醫保支付標準管理;對於200多種專利藥品和獨家生產藥品,建立公開透明、多方參與的談判機制形成價格;對於醫保目錄外的血液製品、國家統一採購的預防免疫藥品、國家免費艾滋病抗病毒治療藥品和避孕藥具,通過招標採購或談判形成價格。
方案從完善藥品採購機制、強化醫保控費作用、強化醫療行為監管、強化價格行為監管等四方面強調了在取消藥品政府定價後,政府如何發揮監管作用。同時強調,要加強對藥品生產、流通、使用的全過程監管,切實保障藥品品質和用藥安全。
據新華社報道,中國自2000年開始由價格主管部門對醫保目錄內藥品和目錄外特殊藥品實行政府指導價(最高零售限價)管理。但隨著藥品市場的快速發展,市場化競爭越來越充分,政府定價的弊端也逐漸顯現,讓市場在價格形成中發揮決定性作用,成為大勢所趨。
數據顯示,當前國內市場流通的藥品大約8000多種,其中常年流通的2000多種。中國現有4000多家藥品生產企業,1萬多家藥品批發企業,一些藥品有多達數百家企業生產。
作為一個擁有13億多人口的大國,近年來,中國不斷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通過醫保、醫藥、醫療“三醫聯動”,用改革的辦法在破除以藥養醫、完善醫保支付制度、發展社會辦醫、開展分級診療等方面不斷推進。藥品價格改革是其中一個重要步驟,並將為未來推進醫療服務價格改革奠定基礎。
“藥品價格天秤的兩端,一端是患者的利益,一端是產業的利益。”中國藥科大學醫藥價格研究所所長常峰說,在保證患者對於藥品可及性的同時鼓勵藥品企業的生產、創新研發積極性,是藥價改革的重要議題,也是醫藥體制改革邁出的重要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