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指貨幣政策應相機抉擇 中國央行再降息「補血」實體經濟

2015-05-12

【香港中通社北京5月11日電】(香港中通社特約記者 莊恭 )繼上月打出「降準牌」後,中國央行再啟政策「工具箱」,於10日宣佈自11日起下調金融機構人民幣貸款和存款基準利率。內地專家指,此次溫和降息并非外界猜測的量化寬鬆(QE),雖將為內地實體經濟和股市帶來利好,但長遠來看貨幣政策并非緩解中國經濟下行的「特效藥」。

意在「補血」實體經濟

製造業、房地產投資和工業增加值增速依舊偏低,基建投資獨木難支,生產者價格指數繼續下行……中國4月主要經濟指標繼續低迷,二季度經濟形勢仍難言樂觀。

中國人民大學金融與證券研究所副所長趙錫軍對中通社記者表示,中國官方之所以此時宣佈降息,主要受內地實體經濟低迷影響,「4月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剛過50%、全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環比負增長,意味著內地生產、消費均不特別活躍。」

中央財經大學金融學院教授郭田勇認為,央行半年內3度降息,意在進一步降低融資成本,遏制經濟下行趨勢,是穩增長的重要舉措;「對實體經濟來說,降低企業融資成本之餘,此舉還將提升微觀經濟主體的投資、創業慾望,同時使企業生產經營活動更加活躍。」

降息非「中國版QE」

近期,外界關於「中國央行將開始實施寬鬆計劃以支持政府債務置換」的論調喧囂塵上,不少人猜測中國將繼歐洲、日本之後加入「QE俱樂部」,採取「開水放閘」的大規模強刺激手段激活市場。

趙錫軍對此并不認同,他指出:「量化寬鬆的主要手段是擴大貨幣供應量,而不是降息。」趙錫軍說,此次降息0.25個百分點的調整力度較今年4月的「史上最強降準」已相對溫和,「央行溫和降息是基於穩健貨幣政策的調整思路,并非‘大水漫灌’,而是有針對性地增加市場靈活性。」郭田勇對此亦持相同觀點:「一方面,前幾輪降息後內地名義利率絕對值已處在相對較低水平,下降空間縮小;另一方面,控制力度也將給央行一個觀察期,看看降息以後投資、消費兩方面的恢復情況以及經濟增長改善情況,從而為進一步政策保留後手。」

貨幣政策應相機抉擇

數據顯示,上證綜指在去年11月和今年3月央行兩次降息後,1個月內分別上漲20%和18%。上周內地A股出現大幅調整,投資者對本次降息後的市場反應頗為期待。

對此,趙錫軍表示,雖然支?股市并非此輪降息主因,但其對於資金市場無疑是一個利好,「11日A股上漲表明降息在資本市場預料中,換句話說,這一利好被市場消化掉了。由於A股對港股影響頗重,鑒於內地目前處於降息周期中,A股和港股在經歷短暫調整之後會繼續反彈上揚。」與此同時,內地多家機構一致認為進一步降息降準仍有空間,看好中國貨幣政策繼續寬鬆。

在郭田勇看來,貨幣政策就像手術前的麻醉藥,既不能不用,也不能過量,而是應該「相機抉擇」:「貨幣政策放鬆對經濟增長肯定有推動作用,但不能將其放在第一位,否則會造成經濟結構扭曲,并為未來出現通貨膨脹等問題埋下禍根。」

他進一步指出,「大水漫灌」帶來的經濟增長不具持續性,中國官方應利用貨幣政策來維持一個良好平穩的宏觀經濟環境,再通過深化改革、調結構來釋放內生性增長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