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坦布爾-被忽略的體育之城

2015-05-16

“作為一個經常在全球各地打比賽的世界公民,我聽說過伊斯坦布爾很多次,現在我終於來到這裡了。”第一次來伊斯坦布爾打比賽的費德勒,在2015ATP世界巡迴賽伊斯坦布爾公開賽的新聞發佈會上如此恭維東道主,卻也讓東道主略顯尷尬——像費德勒這種級別的選手,居然才第一次來伊斯坦布爾?伊斯坦布爾在世界體育版圖上,是不是有些無足輕重?

提起伊斯坦布爾,人們更多地想到這座世界文化名城的歷史和人文風光,體育則很少見諸報端——最近一次出現在世界媒體頭條的是2020年夏季奧運會申辦角逐中輸給東京;足球迷們耳熟能詳的“伊斯坦布爾奇跡”,也已經過去了十年。

但是,體育的基因,卻深植在這座歐亞交匯的城市裏。談起伊斯坦布爾的體育,還是得從足球說起。

土超戰績一落千丈

土耳其足球超級聯賽最有名氣的三支球隊,加拉塔薩雷、貝西克塔斯和費內巴切,都坐落在伊斯坦布爾。這三支球隊目前位居土超前三,最有可能晉級下賽季歐冠。跟前幾年相比,土超球隊這幾年歐戰戰績一落千丈,也流失了德羅巴等大牌球星。外戰不行,但聯賽卻依舊火爆。比賽日的伊斯坦布爾,隨處可見身穿加拉塔薩雷或貝西克塔斯球衣的球迷,地鐵裏經常看到球迷邊唱歌跳舞邊擊打車廂頂部,而幾乎所有的酒吧餐館都會在晚上直播球賽。看完球賽,伊斯坦布爾人的週末夜生活才開始。

不僅是本國聯賽,世界盃、歐錦賽這樣的賽事同樣可以點燃伊斯坦布爾的足球熱情。土耳其國家隊雖然沒有入圍2014年巴西世界盃,但卻不影響伊斯坦布爾火爆的觀球氛圍,這與國內球迷熬夜看球的情景頗為類似。2002年世界盃獲得季軍,是土耳其國家隊的歷史最佳戰績。在那之後,土耳其很少出現在世界大賽中。也正是因為在國際舞臺露臉機會少,土超的火爆和草根足球氛圍也無法被國際媒體濃墨重彩。

挑釁碧咸引至群毆

事實上,伊斯坦布爾在足球圈內被提起,很多時候不是因為土耳其足球。2005年歐冠決賽夜的“伊斯坦布爾奇跡”,英超球隊利物浦在落後三球情況下逆轉AC米蘭並最終在點球決戰勝出,為此英國人還專門拍了一部《伊斯坦布爾之夜》的電影。土超在影響力上無法企及歐冠和英超,而英語媒體的國際傳播力卻遠遠大於土耳其本國媒體。

當然,伊斯坦布爾留給英國人的不全是美好回憶,2004年歐錦賽預選賽土耳其與英格蘭一戰中,土耳其球員阿爾帕伊挑釁「萬人迷」碧咸,並引來雙方在球員通道裏群毆。2000年歐洲聯盟杯半決賽,兩名利茲聯球迷更是在伊斯坦布爾遇刺身亡。相比臭名昭著的英國足球流氓,土耳其球迷的衝動和熱血亦不在話下,加拉塔薩雷隊的主場更是被稱為“地獄主場”,燃放焰火、鬥毆騷亂常有發生。

被定義為-無所適從的國家

除了足球,土耳其在籃球、排球等大球和摔跤、舉重等重競技體育項目上也具有優勢,並誕生過像穆特魯這樣的舉重“神童”。體育熱情和傳統,使土耳其在國際舞臺上積極舉辦各種體育賽事,而作為國際性大都市的伊斯坦布爾,更是從1993年起五次申辦夏季奧運會。不過,五次申辦屢戰屢敗,明面上的原因無外乎是伊斯坦布爾糟糕的城市交通和周邊政局不穩,事實上,申奧靠的是實打實的選票。媒體分析,處於歐亞交匯的伊斯坦布爾,既得不到亞奧理事會成員的支持,又很難獲得來自歐洲的國際奧委會委員的垂青,沒有穩定的盟友和票倉,自然就成了被忽略的那一個。

這種被忽略的角色,何嘗不是土耳其這個國家在國際舞臺上的寫照?雖然90%的領土在亞洲,卻一直像亞洲的局外人;作為北約成員,申請加入歐盟多年卻未能得償所願;地處不同文明的交匯點,卻始終四面不討好。政治學家亨廷頓曾把土耳其定義為“無所適從的國家”——“當土耳其的領導人把他們的國家說成一座橋梁時,也是委婉地證實它是無所適從的。”

5月3日,當費德勒拿下個人職業生涯首個伊斯坦布爾公開賽男單桂冠時,伊斯坦布爾的觀眾毫不吝惜地為費天王送上掌聲和歡呼。不過,掌聲終究屬於別人,打鐵還要自身硬。對土耳其體育來說,最現實的捷徑是土耳其男足闖進2016年歐錦賽決賽圈並取得佳績,全世界的目光,也就自然會眷顧伊斯坦布爾了。

(新華社記者賀燦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