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強歐洲行 首提『第三方合作』為中歐關係增內涵

2015-07-01

【中新社北京6月30日電】(記者 馬海燕)『中歐祗要本著互惠互利原則,處理好貿易摩擦等問題,完全有希望實現2020年貿易額達到1萬億美元。』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布魯塞爾出席中歐工商峰會時如此表示。

關注中歐關係的人士認為,在面對全球經濟深度調整和下行壓力的形勢下,李克強歐洲之行首次提出『第三方合作』、中歐共同投資基金等舉措,將為中歐關係發展增添新的內涵。

加上之前赴瑞士參加達沃斯論壇,以及不久前訪問南美時經停愛爾蘭和西班牙,此訪已是中國總理今年第三次赴歐。中歐關係的重要性可見一斑。

出席第十七次中國歐盟領導人會晤時,雙方同意建立中歐共同投資基金;出席第十屆中歐工商峰會時,李克強提出2020年貿易額達到1萬億美元的目標;在中歐氣候變化聯合聲明中,雙方重申到2020年每年聯合動員1000億美元以滿足發展中國家的需要;在比利時,兩國領導人見證180億歐元大單簽署。李克強的歐洲之行再次讓人們見識到中國新一代領導人的務實和高效。

中國社科院歐洲研究所研究員周弘表示,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去年訪問歐洲,雙方就共建『和平、增長、改革、文明』四大夥伴關係達成重要共識。今年是中歐建交40周年,李克強此訪對於中歐不斷擴大利益交匯點,開創合作發展共贏的新模式具有重要意義。

對於中歐關係,李克強在中歐工商峰會發表主旨演講時提出四點建議:第一,中方願同歐洲戰略投資計劃對接,在基礎設施共建上取得突破;第二,中歐雙方可以裝備製造為重點,在第三方合作上取得突破;第三,要面向產業投資需求,在金融合作上取得突破;第四,在提昇貿易投資自由化水平上取得突破。

周弘在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說,這四個提議都既兼顧現實,又立足長遠。中方在高鐵等基礎設施建設上有優勢,表達參與歐盟近期推出總額3150億歐元的歐洲投資計劃的意願,讓中國『一帶一路』合作倡議和歐洲『容克計劃』對接,具有戰略意義。

周弘說,推出中歐共同投資基金也不失為一個金融合作的創舉,雙方共同創建一個平台,找到共同感興趣的投資項目,這些舉措既讓中國參與歐洲未來的發展,為歐洲發展注入活力,也有助於中國學習歐洲的先進管理經驗。

『第三方合作』成為李克強與比利時首相米歇爾會談時出現頻率很高的詞,在中歐領導人會晤時再次被提及。李克強說,中方願同比方在非洲及其它地區開展三方國際產能和裝備製造業合作,推進當地工業化進程。米歇爾指出,比方願在相互尊重的基礎上,同中方開展第三方合作,這不僅有利於比中雙方,對歐洲經濟復蘇也有現實意義。

周弘注意到『第三方合作』是首次提出。她認為合作開拓第三方市場為中比關係乃至中歐關係開闢了新的空間,不僅可以幫助當地加速工業化進程,也能讓各方優勢互補,中國學到新技術開闢新市場,比利時等發達國家也可以轉出剩餘產能,加快經濟復蘇。

對於希臘債務危機,李克強鄭重表態:願意看到希臘留在歐元區,呼籲國際債權人和希臘方面盡快達成一致,取得積極進展,使希臘和歐元區都能够度過這場危機,中國願為此發揮建設性作用。

中國前駐希臘大使杜起文告訴中新社記者,歐洲主權債務危機已有五六年,希臘深受其害,此前希臘與歐盟、歐洲央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達成的救助協議將於6月30日24時到期,能不能達成新的協議決定著希臘能不能留在歐元區。如果不能找到各方都能接受的解決辦法,希臘將退出歐元區,對於歐元穩定、歐元區經濟穩定都將產生負面影響。

杜起文說,希臘是歐盟的重要成員,也是中國在歐洲的好夥伴,李克強去年此時曾訪問過希臘,也表達了對希臘經濟復蘇的支持,中方樂意看到希臘的發展和歐洲的團結是始終如一的。中方支持歐洲一體化建設,致力于深化互利共贏的中歐全面戰略夥伴關係,對於中國對內推進結構性改革,對外加強國際產能合作也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