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報章為 第20150727號

2015年07月27日

星期一

印刷述事 印刷術發展 文明的印記

2015-07-27

『活字印刷』雖然現時已被柯式印刷或電腦印刷所取代,但『活字印刷』這個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是印刷術歷史的一個最重要部分,印刷術發展的一個里程碑,亦是彰顯科技生活的重要環節之一。這個由字模組成的世界最古老印刷術,為現代的印刷術創造了重要條件,也是人類現代科技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高雄科學工藝博物館館長陳訓祥就指出,印刷是與人們生活有著密切關係,了解印刷術的發展,便能從另一角度去瞭解社會和科技發展的現況。

印刷術是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印刷術對推動世界文化及知識,以及信息的傳播;人類文明的演進都有著重大的貢獻。北宋發明家畢昇(約一零五一年)創造了活字印刷技術後,將脫胎自隋朝的雕刻印刷推上了新紀元,亦將文化傳播革新,對推動世界文化影響至大,被世界公認為偉大的發明,現今印刷術已進入科技和現代化,電腦印刷、3D印刷,已先後登上了世界科技舞台,而在印刷業數百年來發展的過程中,活字印刷所『佔領』的時間最長,至上世紀八十年代,仍擔當著重要的角色。

雖然現今印刷術已科技化、科學化,取代了『活字印刷』,但印刷術的基本功能絲毫不變,就是繼續擔當著與人們生活──包括衣、食、住、行的密切關係角色,可以說;社會的持續發展,絕對離不開印刷術,例如,城市生活的居民每日幾乎都會接觸到的錢幣──鈔票,就是印刷成品,一張鈔票的誕生,製作過程絕不簡單,由設計、製版、付印,都要有謹慎的程序,以及印刷技術等各方面工序配合才可完成,其他印刷製成品亦類同,包括書刊、報紙、海報、包裝、宣傳品等,甚至人們的身分證明文件,都是印刷成品,說印刷是人類生活的一個部分,絕對恰當。

印刷技術的發展,就是社會發展和文化文明進程的另一種印記,對印刷術的發展有認識,就能從另一視角去了解社會的發展。高雄科學工藝博物館館長陳訓祥認為,印刷術是科學的一個體現,必須與時並進,時代改變,環境在改變,科技亦不斷進步在發展中,印刷術亦不能墨守成規,必隨社會發展,其過程亦必定是文化歷史的一部分,印刷術過去的發展歷程,已成為現時的珍貴文化遺產,人們在將生活的點滴留下,同時對新的科技尋找挑戰,要讓科技生活化,有生活化的科技。

由活字印刷至電腦印刷經了多個世紀,近代的印刷術大致分為凸版、凹版和平版印刷技術三大類,當中凸版印刷是由鉛活字衍生出來,凸版印刷技術中有鉛字、泥版、紙型鉛版印刷,照相銅鋅版、膠版等。平版印刷則是原于以石頭為印版的印刷方式,當中有繪石石印法、彩色石印法、照相石印法、珂羅版印刷法(又稱玻璃版印刷)、金屬版平版和間接平版印刷,後又衍生出現時最盛行的柯式印刷(膠版印刷),柯式印刷今日幾乎已成為平版印刷的代名詞。凹版印刷則分為手工雕刻腐蝕凹版、機械雕刻凹版和照相機凹版。其他較少用的印刷技術,還有針孔印刷,絲網印刷和油印等。

現代的印刷技術所指,是由十九世紀開始至今的印刷發展,鉛活字印刷現已被柯式或數碼印刷取代(澳門還有鉛活字印刷),而石版印刷則帶出了平版印刷的發展,但石版印刷仍會在一些特殊和少量印刷中使用。

印刷術的發展,就是歷史文化進展的一種體現,從『活字印刷』演變出來的鉛活字印刷技術,在印刷業歷史『縱橫』了數個世紀,十五世紀印製的《聖經》,就是由德國『海底堡』印刷機以鉛活版印製,鉛活字印刷『風光』了數百年,十九世紀至二十世紀,鉛活字印刷在亞洲地區是『輝煌時代』,至上世紀八十年代,才逐漸被柯式印刷術取代,鉛活字印刷現今『功成身退』,成為珍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電腦網絡印刷、3D印刷已悄然而起,印刷術的演變進步,就是人們對科技生活化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