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狗也醫人
2015-08-10
人與動物的關係,億百萬年來,密不可分;以往一起於大自然生活,到後來為人類耕作,運輸,甚而在戰爭中保衛人類的家園,一切一切從不缺少動物的身影。及至後來工業起飛,城市的邊界擴張,動物與人類便更常生活在同一屋簷下,成為人類的寵物。當大家已習慣把動物視為一件「財產」,一件從商店買回來的「貨物」,或是過時過節的「禮物」,大家又可曾想過時至今天,此時此刻,有不少動物依然在努力為人類付出,默默服務,使人類的生活更為美好?
治愈心靈的小動物
「一些自閉症的小朋友,起初來到參加「狗醫生」活動時會黏住媽媽不放。漸漸他會對小狗有興趣,與媽媽一起摸摸小狗。同時我們會鼓勵小朋友領著牠去喝水,跟小狗玩。小朋友會逐漸由不喜歡溝通,變成願意跟小狗溝通。透過跟「狗醫生」一起進行活動,小朋友亦慢慢接受跟人接觸,情況也有改善。」澳門動物福利會的負責人黎太帶著小狗Donna分享說。
澳門動物福利會成立於2006年,一直致力構建人跟動物的關係使澳門成為一個沒有遺棄動物,忽視動物,虐待動物的社會。「那時有朋友提出,有些動物在澳門似乎沒受到尊重。為甚麼同是狗,大家只覺得警犬就很厲害?其實只要經過訓練,每隻狗都一樣。」
為了推廣動物福利概念,黎太和友人初時嘗試跟學校接洽,希望透過辦活動,讓小朋友從小接觸動物,了解動物,從而愛惜動物,但就處處碰璧。「要如何說服別人你的狗不會咬人,不會弄髒地方?我們需要好好訓練牠們,要有認證,別人才會放心。」於是想到把小狗們訓練成「狗醫生」,並成功取得認可。黎太表示,「狗醫生」的概念並非新鮮事。在二次大戰中,一些受傷的士兵在照顧馬匹時,創傷心情會得到平復。「其實是動物醫生的概念。 漸漸很多地方都會透過狗隻作為人的橋樑,打開人的心窗。」
那怎樣才可成為狗醫生?首先小狗需要具備喜歡親近人的性格,「這會跟牠的成長背景有關。品種沒甚麼關係,任何品種都會有怕人的小狗。」然後犬兒們要經過一系列的測試,考驗牠被外人騷擾時的反應。合格的小動物接下來亦要接受進一步培訓,例如讓牠多接觸陌生人,也會加強牠的服從性。 「因為如果去到學校,我們要求同學守秩序,小狗卻沒有規矩,那怎麼行?這會做成一個壞榜樣。所以小狗一定要乖乖跟在我們腳邊,慢慢走不東張西望是最基本的禮貌。」
課堂結束後,小狗還要接受考核和經過實習,才能正式成為「狗醫生」。但黎太表示,真正成為「狗醫生」的,其實是犬兒們的主人。「狗不會自己行動。牠亦需要主人陪伴,所以狗醫生的工作與主人有莫大關係。主人要有付出精神,犧牲自己的時間,自己的小狗才可成為「狗醫生」。」
「透過這個項目,我和我的朋友們都發覺學懂了付出。會員通常是養狗的人。他們養的初時沒想太多,但後來加入了我們後,了解了我們的理念。我自己也認了很多有責任感的朋友。」可以說,「狗醫生」開啟了下一代與動物的接觸,也使主人更了解自己和寵物的關係。
「阿仔」做「醫生」!
事隔多年,狗醫生「撈麵」的主人歐夢秋依然記得自己的小狗第一次「出診」的情形。「那是去老人院。撈麵是十二月成為狗醫生。第一次就是新年到老人院探望長者。那次很開心,大家都很喜歡牠。撈麵會跟老人們一起拍照,玩遊戲,又會表演。雙方都很開心。未參加狗醫生計畫前,我只是大約知道狗醫生的工作。那次以後更覺得很意義。」
歐夢秋更積極推介身邊的親友參加狗醫生活動。 為她,狗醫生的出訪不只是為帶來一個下午的歡樂,更是建立人跟動物之間的長遠關係。「有時我們去學校宣傳,小朋友起初或許會害怕,但我們會鼓勵他接觸。他看到其他同學跟狗一起都沒問題,就會開始走近,然後一起玩。這也是很重要的生命教育。」經過訓練的小狗與人親近,小孩們意識到犬兒的可愛友善,也對這小動物放下戒心,並學會與其他生命融洽相處,一同生活。「狗醫生出任務時一般不會吠。但如果牠吠了,我們也會告訴小朋友這是牠們的溝通方式。人要說話,小狗也要說話,「我大聲不代表我沒禮貌。」」歐夢秋笑著說。
「如果小朋友的生命中能少害怕一件事,長大後不會覺得狗會對他做成威脅,甚至虐待這就已經很好。這也是我們加入狗醫生的工作。」
多年來的「狗醫生」工作,讓歐夢秋見證不少人與狗之間融洽相處的感動時刻。「自己也親眼見證一個自閉症的小朋友慢慢學懂跟小狗玩,然後放下戒心,逐漸與人溝通,真的很神奇。這是人類未必做到的,但小狗可以。」在外國,狗醫生亦可到醫院探訪長期病患者,為他們的漫長的住院過程添上一點歡樂和生氣,但澳門目前還未開始。近年遺棄寵物,虐待動物的消息時有所聞,亦引起不少社會關注。作為狗主,歐夢秋視寵物「撈麵」猶如如自己的子女,對於這些情況亦深感不忿。「問題在於人和動物之間已經沒有尊重。牠們跟人類一樣同是生命,人類已霸佔很多空間和資源,為甚麼有些人連生存的空間也不給予牠們?我們是這些動物生命中的唯一。寵物們每天就在等待我們回家,那關係比人與人之間還更依賴。」
「而如果動物可以治癒人類,我們人類為何還要傷害牠們?」這位「狗醫生」的主人不禁反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