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四地新聞研討會閉幕

2015-09-17

【本報記者台北十六日電】為期一天半的第十四屆海峽兩岸暨港澳新聞研討會今日降下帷幕,兩年後第十五屆研討會將由本澳承辦。本屆澳門代表團團長、澳門新聞工作者協會理事長余建棟向三地新聞界發出邀請,期待兩岸四地新聞同業、專家學者二○一七相聚在濠江,共話華文媒體未來的合作和發展。

研討會閉幕式今日上午十一時半於此間的世新大學管理學院舉行,大陸代表團團長、全國記協書記處書記王冬梅,香港代表團團長、香港新聞行政人員協會秘書陳淑薇,余建棟,東道主、中國新聞學會副理事長黃肇松,分別發言總結。咸認為數碼技術一日千里,資訊來源和傳播手段越來越豐富多樣,媒體環境正發生顛覆性的變化。這就要求華文媒體必須轉型,並通過轉型升級、超越,保持媒體求新、求變、求發展的本性。但無論媒體環境、傳播手段怎樣的變化,媒體和媒體人的職業堅守不會變,始終堅守媒體的社會責任、新聞的真實性,以及記者的職業操守,內容為王、信度為后、責任為本、專業為根。大陸、香港、澳門三地代表團也衷心感謝台灣方面的熱情接待和細緻安排。

隨著本屆研討會閉幕,第十五屆海峽兩岸暨港澳新聞研討會的籌備工作亦正式展開。余建棟希望各地的華文媒體代表團就來屆準備工作多提意見,共同辦好來屆研討會。余建棟亦在今日研討會上發言,分享了數碼技術促進傳媒工作的感受。

今日第三場會議主題圍繞華文媒體的合作。東森電視公司副總經理張玉玲,分享了東森“走向新藍海”策略——即走出台灣、自建符合海外華人市場的在地化品牌,包括台灣首家、也是唯一在大陸合法落地的福建平潭地區東森財經新聞台電視頻道,以及不到四十人團隊、年均營收近億新台幣的東森美洲衛視。認為傳媒產業不能妄自菲薄,自亂陣腳。

關於促進華文媒體的合作,香港電台副廣播處長(節目)戴建文建議構建三個平台,包括節目及資訊交流平台、培訓平台、定期組織管理層對話平台。

兩百年前,《察世俗每月統記傳》面世。中國新聞社副總編輯張雷發言時,綜覽了華文媒體兩百年歷史,認為華文媒體始終烙印“愛國”與“革命”兩大源流,儘管各地對這兩源流的定義未必一致,但總體是堅守國家的、民族的立場。過去一段長時間,港澳台海外華文媒體處於資訊高點,大陸媒體處於資訊低點,兩者間的資訊流動處於“向大陸輸入”的狀態,但改革開放三十多年後已逆轉。他並建議新聞人深思自己是“思想者”、“記錄者”、“傳播者”的角色定位,若角色兼具有沒有衝突。

今日傍晚,海基會董事長林中森設歡迎宴,為大陸、香港、澳門媒體代表餞行。席間氣氛融洽歡樂。

澳門傳媒代表團明晚返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