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大過天遠東第一燈塔景觀不保
2015-09-28
近年來,每當七月分的『海事日』(現今稱為海事及水務日),東望洋燈塔會開放讓人們進內參觀,筆者都不會錯過機會,登上燈塔最上層,『高瞻遠矚』地一覽澳門景色,並藉機拍攝由東望洋山巔鳥瞰下的澳門半島環境,乘著登塔之行,又可看見澳門城市的不斷變化,亦同時察覺到自然環境正日漸因發展而受到破壞,美麗景觀逐漸消失。登塔之行;也借著相機快門為澳門的變遷留下點滴印記和回憶。
近廿年來;澳門城市發展得很快,尤其是在回歸後,經濟上揚下城區變化得更快,特別是新口岸一帶尤甚,更是每年、每月都在變化中,從東望洋山向下望,可見到該區近年來變化之大。十年來,金沙娛樂場酒店、星際娛樂場酒店等多座博彩企業建築物相繼落成開業後,更加速了新口岸區的變化,漁人碼頭的動工、開業,至現今部分主體建築物,如『唐城』、『火山』的拆卸,都似是轉眼間變遷。十多年來,新口岸區的發展,環境變化之大,從東望洋山向下望可盡見,而從新口岸向上望上東望洋山,只見東望洋燈塔依然,一百五十年來都不變,仍舊是照射著澳門,尤其是新口岸航道,但恐怕不久將來,你、我和下一代的澳門人,未必能夠從新口岸海邊看到此座被稱為『遠東第一燈塔』的東望洋燈塔,只因;澳門城市發展會將此文遺景觀犧牲掉。
東望洋燈塔是中國沿海地區最古老的燈塔之一,屬東望洋炮台的一部分,一般人們說及東望洋燈塔,是泛指整個東望洋炮台範圍,旅遊人士講到東望洋燈塔觀光,指的是到東望洋炮台瀏覽景色,因為東望洋燈塔平日是不會讓人們進內參觀,只能在炮台上、燈塔下去觀賞燈塔,以及瀏覽炮台所屬範圍四周景物,當中包括於炮台上,燈塔旁邊的聖母雪地殿教堂。
教堂、炮台、燈塔,被稱為東望洋山三大名勝古蹟,分別建造於不同年份,教堂建於一六二二年,炮台則建於一六三七年,是澳門現存最古老的炮台部分,東望洋炮台除數座炮台堡壘外,還有由四組隧道組成的防空洞,燈塔則是建於一八六四年,雖然燈塔最『年輕』,卻是東望洋山上最有名氣的建築物,故此人們說東望洋燈塔,就是包括教堂、炮台、燈塔,整體景觀於一九九二年被評定為澳門八景之一,且於二零零五年,作為澳門歷史城區的一部分,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在經濟騰起推動城市加速發展下,作為世界文化遺產的東望洋燈塔,其文遺景觀一再受到威脅,在被列入世遺不久,有發展商在東望洋山下東望洋街興建超高樓宇,將擋去燈塔的景觀,另外;政府宣佈批准於東望洋燈塔南面,新口岸羅理基博士大馬路多幅土地興建多座超高層大樓,亦會遮蔽由新口岸望上燈塔景觀,為此民間發起了『護塔行動』,抗議政府批准超高樓興建,損害世遺景觀,民間更舉行連串的行動,包括成立護塔網站,舉辦有關燈塔展覽,在燈塔現場進行『護塔行動』,發表公開信以及去函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投訴,反對政府帶頭破壞世遺景觀,在民眾努力下,政府於二零零八年制定了東望洋燈塔周邊區域的樓高規定,雖然此限高規定被護塔人士認為仍屬過高,但總算保住了東望洋燈塔的世遺景觀。
當年的『護塔行動』,是民間為保護環境、為文遺景色而進行的抗爭行動,近日;漁人碼頭A地段的『放高』規劃,再引發社會上對城市發展帶來問題的爭議,因為民間認為,『漁頭放高』恐會出現體積龐大的建築物,對燈塔視廊構成阻擋,從新口岸海邊望向燈塔,恐怕見不著此文遺景觀。
在經濟發達,城市發展下,澳門不少環境、景色都被犧牲,東望洋燈塔是澳門在國際地圖上的『地標』,世界文化遺產,其文遺景觀價值是國際性的,要受到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