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旦研究報告:人民幣中長期不具備持續貶值基礎

2015-10-09

【中新社上海10月8日電】(記者 陳靜)復旦大學金融研究院8日發佈《復旦人民幣匯率指數2015年第三季度報告》。這份報告指出,從經濟和金融系統性風險看,中國經濟結構趨於改善而非惡化,增長動力更加均衡。2012-2013年海外投資者擔憂的政府債務風險、房地產泡沫、影子銀行違約和過剩產能等,均得到改善和控制,增長的可持續性在增強,經濟金融的系統性風險趨於下降。

《報告》還展望第四季度人民幣匯率指數走勢:短期存在貶值壓力,中長期人民幣則不具備持續貶值基礎。

這份《報告》稱,2015年第三季度對貨幣籃子中的大部分貨幣人民幣都呈現貶值態勢(共有17種貨幣對人民幣貶值),貶值的幅度略大於昇值幅度。

《報告》認為,中國經濟形勢下行,出口同比持續負增長,訂單指數迭創新低。今年以來,中國出口呈現持續低迷態勢。作為中國的前兩大貿易夥伴,美國和歐盟的進口增速自2010年以後逐漸放緩,趨勢和中國出口增速一致。這意味著以美歐為代表的外需出現了趨勢性下滑。

《報告》稱,人民幣國際化目標下,政策層將保持匯率平穩,央行無意大幅貶值刺激出口。此外,美元加息預期之下,全球流動性收縮,資本洪流退出新興市場。

根據《報告》,從2014年6月以來,19個最大新興市場經濟體的資金淨流出規模達到9402億美元,是2008-2009年金融危機時期三個季度4800億美元淨流出規模的2倍。由此,《報告》分析認為,新興市場資本外流的加劇源自全球需求萎縮與國內風險增加,這一資本退潮的洪流在人民幣貶值之前已不斷昇級,人民幣貶值祗是從情緒和交易層面上放大了這一趨勢。

《報告》對第四季度人民幣匯率指數走勢進行展望,並認為,短期貶值壓力仍主要來自:資本外流;經濟下行風險以及美元昇值壓力。這份《報告》指出,從經濟和金融系統性風險看,中國經濟結構趨於改善而非惡化,增長動力更加均衡,經濟金融的系統性風險趨於下降;同時,為積極推進人民幣國際化,近期政策層將以保持匯率穩定為重要目標。

《報告》指出,資本流動管制將限制匯率套利和大規模資本外逃,並認為,雖然中國匯率市場化的改革要求逐步放鬆資本管制,但今年6月以來股市的大幅動蕩反映了中國金融市場體系仍相對較脆弱。

《報告》認為,人民幣匯率不具備趨勢性大幅貶值的基礎,今年第四季度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將基本維持穩定、小幅波動的態勢,波動幅度不會超過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