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報章為 第20151028號
2015年10月28日
星期三
管協發表非全職工作人員就業狀況調查報告
2015-10-28
【本報訊】澳門管理專業協會昨日發表《澳門非全職工作人員就業現況調查》報告(見圖)。 調查主要透過非全職人員團體發放問卷給目標群填寫,亦派出調查員到營地街市、下環街、中國銀行新馬路支行等人流較為密集的地區,邀請本澳從事非全職工作的市民接受訪問。成功完成訪問及收回有效問卷共五百二十一份。
該調查建議,大專院校應重視在學學生利用課餘時間擔任非全職工作的情況,加强他們對工作的認知和懂得平衡工作與學業間的利和弊,同時更可透過協助學生擔任非全職工作時注意發揮其個人興趣、能力和提升自身能力。另外,院校相關部門更可透過與業界加强溝通,協助有意從事非全職工作的學生,尋找與所選學科具關聯性的職業。
調查又建議,聘用非全職員工的機構宜關注擔任非全職工作的員工與全職員工在工作心態和就業期望上並不一致,為吸引非全職工作人員加入及留任擔任全職工作,可先以「循序漸進」的方式,設計較為輕鬆、工作更具彈性和地點較為方便的方案讓他們適應全職工作,繼而再委派長遠和持續的工作以協助其吸取經驗和避免面對過大的工作壓力。
除提供相應水平薪酬外,聘用非全職員工的機構不妨考慮將給予全職員工的福利擴及非全職員工。當然須視乎企業的經營狀況、平衡全職員工的利益和根據非全職員工投入工作的時數而訂定。管理層應一視同仁地重視非全職員工的工作表現、他們對企業營運的建議和訴求,這將有助提升他們對機構的歸屬感和工作成就感外,更可協助企業進行人崗配對、優化日常運和制定長遠發展方案。
調查又建議,建議企業可考慮提供更多吸引非全職人員轉為全職的誘因 (不論金錢或合適的工作氛圍等),以穩定人力資源隊伍、降低招聘成本和培訓時間。另外,政府相關部門也不妨考慮參考一些經濟結構和以服務業為主導的地區,例如新加坡的做法,在法例上訂定保障非全職人員的指引,這將有助舒緩本澳各行業,特別是中小型企業面對的人資短缺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