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報章為 第20151130號

2015年11月30日

星期一

來如風、風吹痛 痛 風

2015-11-30

前言

一直患有痛風的行政長官崔世安,近期出席公開場合,經常步履不自然,尤一段時間站立後,走路「趷下趷下」更為突出,情況令人擔憂。不過,大家在關注長官健康同時,亦不得不正視痛風這種在澳門社會越趨普遍的疾病。

香港大學醫學碩士、全科西醫梁小玉表示,近年接觸到的痛風病人有所增加,近乎每天一症,相信是經濟發展,居民生活、飲食模式隨之而轉變有關,令該病越趨常見,也有年輕化的情況,她就診治過二十來歲的病人。

加上現時醫學界已將高尿酸歸納入代謝綜合症(又稱代謝症候群),與高血壓、高血脂、糖尿、肥胖等都是身體代謝出問題,同樣有普遍化和年輕化的情況。梁小玉指,現時人們對痛風不再陌生,但認識、重視程度始終不如前述種種,實應予以關注。

痛風,是由於尿酸在身體內累積過多造成,在臨床上指的是一種極麼疼痛的關節炎。這種疼痛最劇烈的關節炎就是因「它痛的時候來如風」、「風吹過都會痛」而得名。

要認識痛風,也就要了解尿酸。它是體內細胞核酸「嘌呤(又稱普林)」新陳代謝過程中的代謝產物。嘌呤存在於身體所有組織,許多食物也會有。

正常情況下,體內嘌呤經肝臟代謝形成尿酸,大部份會經腎臟透過尿液排出體外。若然身體產生的尿酸量增加、或腎臟無法排去足量的尿酸、或進食過多富含嘌呤的食物,就會讓尿酸在血液中累積。

血液尿酸濃度偏高(男性每一百毫升血液中的尿酸值在七毫克以上,女生則在六毫克以上),就叫高尿酸血症。其分原發性和繼發性,前者主要是遺傳,後者則是其他原因所致。

不過,逾八成有高尿酸血症的人不會發生痛風。但若尿酸問題持續,可能導致形成尿酸結晶沉積於關節發炎,觸發痛風。當中男性、肥胖、飲酒太多、進食過多富含嘌呤的食物等,患痛風的機會會增加。

痛風大致可分為四個階段:無症狀的高尿酸血症、急性痛風性關節炎、間歇期、慢性痛風性關節炎。

一般所講的痛風發作,指的就是急性痛風性關節炎。急性痛風經常在半夜突然發作,逾半人首發部位為腳趾公關節,其次是腳踝、腳面、腳?等關節,患處會紅、腄、熱、痛,關節僵直。隨後每次發作的部份基本一樣。

早期痛風急性發作後,大多數病人會在幾天後自然緩解,關節回復正常。透過醫生處方適當的藥物治療可減輕痛風的不適和控制尿酸水平,另配合飲食和生活習慣改變可預防炎症再次發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