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鰲縱論中國人口“危與機”

2016-03-26

【中新社博鰲3月25日電】(記者馬佳佳)“少壯不養孩,老大徒傷悲?”人口老齡化有多可怕?剛告別“人口紅利”的中國,是否轉為“人口危機”?如何擺脫“低生育率陷阱”?中外與會嘉賓25日在博鰲論壇上就中國人口的“危與機”展開熱烈討論。

人口與經濟關係如何?

有觀點認為,人口老齡化是世界經濟最大的隱憂。日本經濟失去的二十年,根源在於人口老齡化、少子化。歐洲經濟長期不振,人口也是首要原因。對此,《大國空巢》作者、美國威斯康星大學研究員易富賢稱,勞動力是經濟領域的推動力,而老齡化是經濟的阻力。美國、日本、韓國的例子都證明了人口老齡化與經濟下行的關聯性。

默克雪蘭諾全球運營委員會委員、亞太區總裁AllanGABOR也認為,人口增長對經濟發展來講是至關重要的。Allan說,從發達國家的經驗來看,人口下降對經濟發展有負面影響。相對應的,人口的增長,能?帶來更多的勞動力,還可以拉動消費,為經濟發展提供推動力。

中國面臨“人口危機”,還是“二次紅利”?

中國過早步入了老齡化社會,潛在經濟增長率也出現了下降。這是否會使中國陷入“人口危機”?抑或可通過積極老齡化實現“第二次人口紅利”?對於中國的人口狀況,美國友邦保險CEOMarkTUCKER持樂觀態度。他認為,中國處在從第一次“人口紅利”進入第二次“人口紅利”的轉型期。現在需要做的是提高生產率,用高附加值的產品,正確的教育模式、完善的養老系統來提高後代人的生活質量。

清華大學就業與社會保障研究中心主任楊燕綏也贊同這一觀點。楊燕綏說,中國老齡化來得快,來得深,屬於“無備而老”。雖然人口老齡化不可避免,但老齡化不等於社會老化。她提議發展“銀色經濟”,即社會按照人的老齡化需求去組織資源,去定價,去形成供求關係,從而實現代際平衡。

中國“二孩”政策是否遇冷?

中國自2014年開始實施“單獨二孩”政策,但是人口增長的數量並沒有達到預期,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2015年出生的人口總數,比2014年減少了32萬人。“單獨二孩”政策為何遇冷?

楊燕綏說,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是國家長期沒有把人口結構跟經濟發展規律融合在一起。人們的生育願望跟生產力發展水平,競爭的壓力,收入以及消費的選擇,是成正比的。在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的時候,中國未及時引導生育,導致人們的生育意願下降,此外,還有一些政策因素加劇了這一問題。

“低生育率陷阱”如何擺脫?

“低生育陷阱在中國怎麼形成的呢?在人均GDP到一千美元的時候,就應該引起警惕,但是我們那時候沒有注意,沒有及時調整政策,失去了一代人。”楊燕綏說。

除去政策因素,如何提高生育意願?攜程旅行網董事局主席兼首席執行官梁建章提出,政府應該調整策略,加大人力資源投入,把更多的資源放到孩子身上,包括教育、城市建設、住房供應等。

易富賢還提出,中國目前家庭教育成本過高,可借鑒歐洲和美國的方式,提高公共教育支出的比例。

易富賢說,人口政策的調整並不是簡單的停止計劃生育政策,還需要整個社會、經濟、教育體系的系統改革。“某種程度上說,人口問題對中國來講是一種前所未有的挑戰。十三屆五中全會對人口政策的調整是好的開始,相信中國政府有魄力解決這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