祠堂搵人才

2016-04-08

祠堂呻「冇人」,到處打鑼搵,尊者掌帥印,冀把人材搵。卜卜齋老爺,退而求其次,若果有人材,長工唔願做,「散工」也要人。一語「露天機」,反映澳人材,若身居海外,不欲鳥歸林!因何會如此?道出蓮花地,環境不適合,具德、志、高人!皆因舊陋習,太多夾俗品!雖然出人材,也不宜久等,故雖有人材,也高飛離林,一言以蔽之,若要出人材,更要留人材,須改弦換徹,戒掉醜陋習,封建世襲制,朋賞關係風,契爺文化氣,更樹正氣風,獎勤罰懶制,逐劣 懲奸律,匡扶社正風,人材自湧動。

濠江百年來,番查歷年史,人材既輩出,更名揚海外,省城與桂枝,更遠至京師,也屢現高人,高者大宰相,學者兼總裁,偉人鄭觀應,樂家冼星海,藝人李香琴,名揚海內外,當他們在澳,表現卻懊惱,甚至受委屈,離澳轉環境,進展馬蹄疾。

同是一個人,顯滯明確分,是什麼原因?令人尋底蘊。

再說近年來,蓮花祠堂開,吸引多精英,入官衙效命,博士數百個,碩士也過千,若是大學士,更滿匡成蘿,這批精進士,未當公僕前,才華溢英氣,惜入「候」門後,漸感深似海,腦袋漸發「呆」,凡事哎困難,進取意減哉,成果多符碌,氣質漸頹俗。

如此多現象,反映何景況!儘管有能人,若戴烏紗後,才智即受困,皆因官僚制,用人講「家底」,若出身名門,那管是「斗官」,每多升高官,若然不「埋堆」,遲早官運衰,蓮花之習例,盛行血統制,當官如明星,有如反光板,「背脊若夠照」,馬上閃光輝,背後若無人,縱使為超人,當官必「飲恨」。有能者見此,那會不寒心,能飛者飛之!餘者扮「白痴」,搏殺咪指意!

故此多年來,蓮花之公僕,儘管數量多,能者有幾何?相反荒唐事,此起彼落之!傭,懶,劣,貪官,日日多花款!

放眼縱一看,祠堂能人多,表現卻「似傻」,因材華受制,律例更難睇。能人留不住,莫說再招才?陋制若不改,難引鳳凰來!

西方有名言,土壤豐營養,出果自質優,土壤若有「毒」,果實「谷」不出,欲出棟樑才,釜底抽薪哉!

‧揚善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