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報章為 第20160504號
2016年05月04日
星期三
水陸空齊「飛」天塹變通途 落實「一帶一路」飛馳渝新歐
2016-05-04
蜀道難,難於上青天」!重慶地處巴蜀,更為山城,舉目山岳,自古以來,交通不便,往來艱難,令人惆悵。
但,今天,天塹變通途,不單水、陸、空齊「飛」,近年開通之渝、新、歐國際列車專線,更把中國與歐亞各國,連結起來,沿途一萬多公里長之火車線,更把周邊多國連活起來,不單交通方便、大旺,「飛」過之「龍氣」,更把中、歐多國之「任、督」二脈貫通,「精氣大盛」,令相連沿途多國,在政治、經濟、文化,商貿關係,帶動起來,形成車通、財通,列國寬容,這條新鐵路線,更使「一帶一路」戰略步署,初步實現,起到難以估量之深遠政治,經濟效益。
渝、新、歐火車線,起點於重慶,沿途經過新疆、哈薩克斯坦、俄羅斯、波蘭……終點站抵達德國中部商貿名城杜伊斯堡。全長達一萬一千多公里,貫通中國中、西部,中亞地區,俄羅斯的西伯利亞地區,東歐諸國,直達歐洲之中部德國!
沿途經過中國中、西南部農、礦業大省份,新疆豐富之礦產區及大型農產區,哈薩克等著名農、牧業區,廣袤的西伯利亞油田區及東歐之波蘭平原著名農產區,直達德國工業之「心臟」魯爾工業區。沿途設有一百多個停靠站,但每趟列車,為節省時間,通常只停靠約二十個車站,以便上落貨或車用物資和人員,並進行路軌轉換站。
陸路比水運空運大為優勝
這趟跨洲列車,由重慶站出發,至抵達德國的杜伊斯堡終點,全程一萬一千多公里,行駛及上落貨,轉換路軌等手續,僅需要十二、三天。比大洋船水運需要之五十八天或兩個月,大為快捷。比空運之費用,則節省了百分之八十。同時,因陸上運專列運輸,對貨物之安全度,保養系數,鮮活貨品情度和價格平宜,大大提高,比起水運和空運,多方面的競爭力,皆大為優勝。
另一方面,為了爭取運送節省時間,這趟國際合作的跨洲列車,以貨運為主,在運行間,卻打破國際貨運列車之常規做法,渝、新、歐貨運列車,所到之沿途任何國家之運行路軌上,均以優先通行協議通行,甚至和客運列車相遇,均以客車讓「渝車」,打破國際列車,通常以貨車讓客車之慣例,以利「渝」車,不論貨客列,均優先通行,以期「渝」車更快抵達目的地。
專列為沿途各國注入強勁動力
重慶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副主任楊麗瓊暢順的介紹,「渝、新、歐」鐵路專線自一五年開通至今,一年多來,已行駛了五百七十多班,成為我國西部開行時間最早,開行數量最多,帶動性最強之中,歐列車,為絲綢之路經濟帶的發展和繁榮帶來重大歷史性機遇和強勁動力。
楊麗瓊進一步解釋,重慶位處中國之中部略偏西之有利戰略位置,以西為物產資源豐富之雲南、貴州及西藏,以東則是湖北、江蘇、山東等科技,工業及交通發達之地區,以南,則是農業、商貿發達之湖南、廣東和廣西、福建等省。中國最大之內河運輸黃金水道───長江,貫穿重慶全境,水、陸交通目前之方便快捷,可很有效地把全國各地的商業及工、農產品運到重慶,通過「渝、新、歐」鐵路運送到歐、亞各國,反之,「渝、新、歐」鐵路專線,亦可以把歐、亞各國之商品,物資送來中國,以高效率、廉宜、安全地分到全國各地。這對繁榮中、歐、亞沿線各國商貿,加強各國之關係,甚而軍事戰略方面之需要,提供了強而有力之方便和動力。為更好地落實「一帶一路」戰略部署,行出了紮實之一步。
交通八面連橫經濟騰飛
數千年來,重慶自古為山城、巴蜀道險,向為畏途,今天,重慶市的山地面積,雖然仍高達百分之七十六。重慶仍為著名之山城,經過數十年之努力,尤其近年之建設大飛躍,沿重慶市周邊已建成「二環十射」高速公路網,更連通「一樞紐,八干線」之連接全國鐵路網,全國最大之水上運輸大動脈──長江、黃金水道「金染重慶」六百七十九公里,重慶著名的果園港,水運年吞吐量達一億六千多萬公噸,高鐵飛馳,重慶山間,四通八達,八面連橫,渝、新、歐鐵路專線,在這樣龐大雄厚,方便之交通配套設施相助下,更能發揮其國際運輸大動脈之優勢,向全球著名之高科技,生產地歐洲,資源豐富之中亞大陸,東歐與中亞各國,「運氣發功」,調和陰陽,運轉坤乾,互補陰陽,利益共享!
古代之絲綢之路,以商品發展了中國和歐、亞各國的良好關係,繁榮一時,締造了大唐盛勢,現代之「一帶一路」,通過渝、新、歐鐵路,氣魄更強,更具威勢,所創造未來盛世,更難以估計!
( 重慶系列報導之四) ——楊志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