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是怎麼玩兒的? -中國體育IP的進擊之路

2016-05-20

【新華社北京5月19日電】(新華社記者林德韌、劉欣) 井噴發展的中國體育產業,IP恐怕是熱度最高的詞彙之一,中超5年80億、CBA改革之爭等等熱新聞,也均圍繞著IP核心。18日,由懶熊體育主辦的體育產業跨界峰會上進行了題為《中國6大體育IP進擊之路》的分論壇,體奧動力、中職聯、NBA中國、中網公司、盛力世家、英雄聯盟等6大IP運營巨頭展開了熱烈討論。

各公司負責人在討論中認為,中國體育產業IP發展前景廣闊,但依然需要腳踏實地一步一步地向前邁進。

IP是什么?中國體育的IP格局

把IP解釋為“版權”,還不能完全涵蓋其豐富的內涵,對於IP及其附帶的運作方式和運營思路,不同的人也有著不同的理解。

中職聯董事長姚明對此表示:“我可能喜歡用‘內容’這個東西去解釋IP,去考慮像足球、籃球或者有影響力的一些體育運動,粉絲經濟也支持了無數個小型的IP慢慢發展起來。”姚明認為,真正做到可持久性的IP,必須要考慮到“劇本怎樣去寫”。“如果做得好,它的價值是越來越高的,當然了,前提是要有好的團隊、有好的領導者、要拉好車,將來才會越做越好。”姚明說。

NBA中國COO錢軍說:“IP之所以是IP,(是因為它)是一個能夠深入人心的東西,最主要的是能夠受到球迷的熱愛。”

體奧動力董事長李義東表示:“體育賽事IP,我們耳熟能詳的一定是世界盃、奧運會、NBA、中超這些高商業化的賽事,中國到目前為止只有中超和CBA才初具這個雛形。”

除了足球和籃球,中網等相對小型的賽事也在從業者的不斷耕耘中站穩了腳跟,其IP價值也在日益紅火中逐漸凸現出來。中網公司總裁張軍慧說:“姚明是做大球的,我們是做小球的,我們把國際的賽事引入國內,做了十幾年。”

盛力世家則專注於培育新的IP,該公司CEO李勝說:“像我們這樣做新興IP的,現在賭機會、抓機會,有一天或許能成為一個小的IP。”

目前的中國體育產業,形成了中超、CBA這兩個大型IP和外圍越來越多出現的小型IP共同發展的格局。李勝表示,IP就是一個品牌,品牌的核心是情感,盛力世家想做的事情就是發現一些新興的IP,給大家提供更多的情感入口。

如何做IP?恒心與匠心

做了十幾年,張軍慧的中網成為職業網球領域的一項日益重要的賽事,回顧打造這一IP的經歷,他說:“我真的深切感覺到,要做一個成熟的IP,首先要有一個很嚴謹的、很系統的管理體系,這是非常重要的。”

李勝認為,一個IP的成熟與發展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持久的恒心與精緻的匠心,他說:“體育IP和電影、娛樂IP有很大的不同,體育IP一個是要有歷史的沉澱,一個是長期的發展。你發現越大的IP,時間越久,它的價值越高,而IP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另外,我理解IP像任何產品一樣,需要最近經常講的匠心,需要花心思在每個細節上把產品做好,這個是我做IP的體會。” 錢軍表示,NBA中國的重點是培育年輕的球迷群體,通過影響不斷更新換代的球迷群體來保證IP影響力的連續性。他說:“在中國,我們相對會比較側重年輕的球迷。如果我們不跟進,不繼續努力;如果我們沒有更多創造性的工作讓他們保持這樣的情感,原來的歡迎度也會受到損失。”

未來的成功 今天的“瘋狂”?

在各路資本角力體育產業的當下,對於優質IP的爭奪也越來越進入白熱化,中超媒體版權賣出5年80億天價,則是這種“白熱化”最直接的體現。

在中超之後,CBA版權究竟值多少成為業界熱議的話題,在論壇上姚明表示自己對這個價值有一定的預期,但不方便透露。李義東則半開玩笑地說:“姚明的數字不願意說,但是我想我可以先替他說一下,未來CBA至少是NBA(在中國媒體版權價值)的兩倍。”李義東認為,在開發IP方面,一定是要通過一些前瞻性、動態的估值系統來進行運作。“既然這股春風起來了,我們為什么不借著。所以我在想,有些事情為什么很多企業成功了以後大家才發現當初是有邏輯的,而在剛剛開始的時候都會覺得它是一個瘋子,希望很多年以後,將來中國體育產業會是曾經被大家看做是瘋子的這麼一個企業(創造)的。”他說。

姚明認為,要達到美好的遠景目標,需要找準定位、做好平衡,他說:“將來我們是否可以通過更好的運作,使我們的球迷可以不用在星期三晚上痛苦地選擇去看哪場(CBA)比賽,而是星期一到星期六每天都可以看比賽,這是一種簡單的操作方式。價值、技術進步,包括產品等等,就像左右腿走路一樣,我認為很重要的一點是要考慮平衡,正確的前進方向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對於未來的IP投資方向,姚明並沒有給出一個明確的答案,他說:“我認為還是要有合適的項目、合適的人、合適的預期,才能去做。如果你給我一個大方向去幹的話,我沒有辦法給你一個準確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