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報章為 第20160613號

2016年06月13日

星期一

愛上... 海南 保護青山綠水就是保護金山銀山

2016-06-13

在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中,有地方強調發展優先,也有堅持環境保護優先。與澳門同屬泛三角區域、「一帶一路」戰略支點的海南,深明良好的生態環境是其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條件,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就是拉動其經濟增長的重要途徑。

國家主席習近平二○一三年考察海南時已強調,青山綠水、碧海藍天是海南建「國際旅遊島」的最大本錢,必須倍加珍愛、精心呵護,並指出保護、改善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發展生產力,冀當地處理好發展與保護的關係,為全國生態文明建設當一個表率。

生態環境損害責任終身追究

中央目前把生態文明上升很高的位置,去年就出台《黨政領導幹部生態環境損害責任追究辦法(試行)》。海南上月底也因此制定實施《海南省黨政幹部生態環境損害責任追究實施細則(試行)》,明確權責一致、終身追究等原則,不管是否在位或已退休等也一律追究。

細則規定,在生態環境相關工作上,黨政幹部誰推諉扯皮、敷衍塞責,不擔當、不作為,處置、監管不力等通通會被追究責任。究責形式有責令公開道歉、調職、降職、責令辭職、免職等,若當中存有弄虛作假、隱瞞事實真相,又或干擾阻礙追究調查、報復檢舉人等會從重處罰。

此前,海南亦出台《關於深入推進六大專項整治加嬌生態環境保護的實施意見》,提出城鄉環境綜合整治、城鎮內河(湖)水污染治理、大氣污染防治、土壤環境綜合治理、林區生態修復和濕地保護等六大專項整治具體工作及相應保障,要「三年攻堅,兩年鞏固」。

為保生態寧放棄經濟發展

海南省外事僑務辦公室(港澳辦)主任王勝向採訪團表示,他們省委省政府對保護當地生態是極度重視,若要形容重視程度,就是眼前即便有一個很好的投資項目,能給當地生產總值或經濟社會發展帶來很大的提升,但若對生態環境造成負面影響,就是不要。

「這個是很明確的!我們寧可要保護環境,也不要這樣的GDP增長!」王勝重申,青山綠水也就是金山銀山,所以現在他們確定這麼一個施政管治理念:「就是一定要有青山綠水!」把生態環境管好、保護好、修復好。

你砍一棵樹 你就要種回五棵

作為有全國唯一擁有熱帶雨林的地方,海南對此實施嚴厲保護措施,已立法禁止在熱帶雨林範圍進行採伐,任何人或機構這樣做均屬違法,會追究其相關刑事責任,而出事地段相關管理官員也要負上連帶責任受罰,「砍一棵樹可能就會被問責」。

即使有罰判刑,但林地受損的事實不會改變。為此當地檢察機關去年開展為期年半的「綠色寶島生態檢察」專項工作,探索建立生態環境恢復性司法保護機制,在辦理盜伐、濫伐等破壞森林資源犯罪案件的同時,重在「補植復綠」,根據案情督促涉案人去補植林木、恢復生態。

「打擊是手段,恢復是目的。」他們會要求當事人「補植復綠」,如有地方是補種被砍伐林木五倍棵的樹苗,並確保九成半存活等,相信這會比一般判罰更能起警示效果。據官方公佈,由去年四月至今年三月,因此補植林木十萬餘株,復綠面積達一千四百多畝。

綠化寶島:森林覆蓋率不降反升

除此之外,海南一一年就提出「綠化寶島大行動」,每年投放以億計的資金進去綠化,至今成功造林逾一百五十萬畝,因此全省森林覆蓋率近年不跌反升,已達六成二,居全國第三。王勝笑言:「人家說『一綠遮百醜』嘛!你多種點樹,怎麼看都漂亮,是不是?」

既然是「青山」,山的保護修復也要跟上。鑒於過去建築需要,對一些山體開山採石,現在海南則選擇對這些被破壞了的山體進行修復,以填土方式把過去挖出來的補回去,然後再在上面種回樹木,好把原來破壞的山重新修復好,盡量回復原貌。

劃生態紅線不准碰

在水的方面,海南是全國海洋面積最大的省份,自不可馬虎。官方已對海岸帶設立生態保護紅線,「誰也不能碰這個紅線」。並通過摸底調查,掌握整個海岸帶情況,再針對過去受到侵蝕和破壞的區域展開修復工作,該補沙的地方要補沙、該清淤的地方要清淤、該種樹的地方要種樹,總之就給它補回來。

還有就是海洋生物保護,海南也下了大力氣,在這方面做了許多實實在在的工作,包括有很嚴密的管控措施。而最主要就是重拳打擊在保護區內非法採挖珊瑚礁,尤其是漁民因經濟利益驅使去做出這樣的非法破壞,當地絕不會姑息、必會嚴懲。據悉,海南三亞正研制《珊瑚礁潛水旅遊用海生態補償賠償辦法》及補償標準,建立健全海洋生態環境損害補償機制。

王勝強調,海南各城市都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統一部署,在建設「國際旅遊島」過程中確保他們生態環境處於全國優良的品質行列,實行要「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能夠讓市民大眾和外來遊客確實感受到當地良好、優質的空氣、海水、森林等自然生態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