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報章為 第20160713號
2016年07月13日
星期三
台媒:蔡英文當局應堅守南海U形線 保住兩岸互信
2016-07-13
【香港中通社7月12日電】台北消息:2013年菲律賓向海牙國際法庭常設仲裁法院提出南海仲裁案,將於12日宣佈裁決。台灣《中國時報》12日刊出評論,呼籲台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當局要堅持U形線的立場,更要避免讓台灣陷入可能的大國權力衝突。蔚藍的南海其實是兩岸和平、互信與合作之窗,如果民主進步黨當局選擇追隨美、日的南海作為,兩岸之間不僅不會有互信,甚而連和平都會沒有。
文章指出,菲律賓提出的南海仲裁案包括15項請求,與台當局目前直接有關的包含兩部分。一是太平島是島還是礁的法律認定,這涉及台灣當局是否享有太平島周邊200浬專屬經濟海域的權利。
另一是U形線的法律地位認定,如果U形線被以《聯合國海洋公約》為由判定不具備法律地位,也必然會引發南海的巨浪波濤。
事實勝於雄辯。前台灣地區領導人馬英九在卸任前不僅親自登上太平島,亦邀請國際傳媒登島了解其可供生活的經濟條件,以證明太平島是島不是礁。美國基本的立場也從來沒有認定太平島是礁,因此,除非仲裁庭敢完全昧於事實做出惡意的判決,可以大膽預測,菲律賓的主張應該不會得逞。現在看來,問題的重點在U形線,而這也正是這次仲裁案中最重要的關鍵,迄今為止,蔡英文一直迴避對U形線的法律地位表態。
文章認為,“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是這次南海仲裁案的本質寫照。始作俑者的菲律賓,其新總統杜特蒂上任後,已經一改前任總統阿基諾三世的親美盲動政策,期盼修改與北京的關係,只差不方便公開撤回已經交付的仲裁案。杜特蒂的立場已經很清楚,不論仲裁案結果如何,都將要與北京進行雙邊對話協商,其低姿態展現無遺。
蔡英文當局應該有足夠的智慧認清南海目前的情勢,如果仲裁法庭否定了U形線的法律地位,蔡英文當局卻予以附和,那不僅是自失立場,自動放棄“主權”權利,將為人民所不容,更會讓兩岸關係立刻陷入緊張,為已經暮氣沉沉的兩岸關係再雪上加霜。這毫無疑問將是蔡英文最壞,也是最不負責任的選擇。
在美國與日本的操弄下,南海不可能在短時間內風平浪靜。蔡英文當局當然不可能放棄太平島,但是如果蔡英文當局一方面主張擁有太平島的主權,但是另一方面又將太平島作為換取參與美日“價值同盟”的籌碼,或而讓美、日艦隊接近,或而提供戰略協助,這也是不智的選擇。
如果民進黨能夠堅持U形線的立場,還可以讓兩岸維繫一點可能的互信空間。如果民進黨當局能夠認清南海的問題本質,在南海上採行“主權共享、治權分立”的立場,共同在南海合作創造經濟效益,蔡英文將可以打開兩岸僵局,重建互信,這才是兩岸人民之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