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報章為 第20160727號
2016年07月27日
星期三
猩紅熱發病人數已回落
2016-07-27
【特訊】衛生局表示,澳門今年3至4月期間猩紅熱病例數較往年多,但近期已回落,衛生局將繼續密切留意有關疫情,呼籲家長、教育機構及托兒所警惕猩紅熱。
根據衛生局強制申報傳染病監測資料,今年3月至4月份的猩紅熱病例數增加較明顯,上半年錄得猩紅熱病例數達到285例,超過去年全年的268例。但5月份起病例數漸趨回落,6月7月份病例數與去年同期相若,沒有錄得猩紅熱嚴重及死亡病例。鄰近地區近期亦病例上升的情況,原因不明,一般相信和周期性波動有關。
猩紅熱是由A群β-溶血性鏈球菌(化膿性鏈球菌) 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潛伏期一般為1~3天,傳染途徑主要是接觸到病患口腔、鼻咽分泌物以及飛沫感染,病人一旦受到感染,在發病前後均具有相當高的傳播能力。本病全年可發病,但以冬春為高峰,主要多見於2至8歲兒童。主要徵狀為發熱、咽喉痛、草莓樣舌及皮疹,皮疹常出現於頸、胸、腋窩、手肘、腹股溝及大腿內側面。典型的皮疹不出現於臉部,患處皮膚粗糙如沙紙,疹退後皮膚出現脫屑或片狀脫皮。
猩紅熱屬需強制申報的第二類傳染病(沙士和中東呼吸綜合徵等屬第一類傳染病),服用合適的抗生素可有效治療,如沒有適當治療,可併發中耳炎、風濕熱、腎病、肺炎、淋巴結炎、關節炎等。猩紅熱並無預防疫苗,學生、家長、教育機構及托兒所應採取以下預防措施,減低感染的機會。教育機構及托兒所發現群集性感染個案時,應立即通知衛生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和教青局或社工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