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報章為 第20160728號
2016年07月28日
星期四
政府全面檢視外僱比例
2016-07-28
【本報訊】本澳經濟進入調整期,博企第二輪大型基建亦接近完工,行政長官崔世安指,政府會全面檢視外僱比例。又指,只要本地居民願意擔任的工作,勞工局是不會再批准大型企業中有關外地僱員的續期申請;在審批博企和一些高端零售業聘用外地僱員的申請時,特別是中高層的職種,是不再批准新輸入和續期的申請,讓本地居民就業有更多選擇。
議員關翠杏反批評,本澳外僱審批、輸入,既缺乏政策方向,亦無客觀的審批指標,不單影響本地僱員就業權益、薪酬待遇和晉升機會,外僱額長期向博企、大企傾斜,亦難解中小企面對人資不足的困局。即使近季本地人失業率微升,政府仍持續批出及續期外僱數量不減,現時不但基層工人,就連文職或技術型職位都受到影響。認為當局在審批聘用外地僱員申請之前,應針對本澳的經濟狀況、人力資源供求現況有所研究和分析,才能在審批外勞時有所依據。
崔世安表示,明白社會對本地人就業權益和規管外僱輸入問題的關注。事實上,政府一直都是將保障本地居民優先就業作為大前提,只要本地居民願意擔任的工作,勞工事務局是不會再批准大型企業中有關外地僱員的續期申請;在審批博企和一些高端零售業聘用外地僱員的申請時,特別是中高層的職種,是不再批准新輸入和續期的申請,希望本地人能有更多選擇。
截至今年五月底,六間博企共有二萬九千八百三十六名管理層人員,其中,本地僱員佔百分之八十四(二萬四千九百一十六人)。同比六間博企新增的管理層有八百五十八人,當中本地僱員是七百八十二人,高層增加了三十六人,中層增加了二百九十六人,基層增加了四百五十人,外地僱員則有七十六人。反映本地僱員在管理層佔的比例是相對過去提高了。
勞、資、政府三方面合作的在職帶薪培訓至今年六月底,成功轉介了八十九人入職,八十七人轉職。在轉職者當中,四十三人是由莊荷轉到去設施維護行業。崔世安指,政府除了創造機會、創造培訓,讓本地僱員有向上或橫向流動的機會。
至二○一五年底,六間博企中,本地僱員有七萬七千九百一十四人,外地僱員不包括建築人數是三萬一千三百二十二人,比例是百分之二十八點七。他指,第二輪大型博企建設項目完成後,具備條件看到怎樣控制外僱比例,政府將會全面檢視外僱比例,完善外僱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