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報章為 第20160813號
2016年08月13日
星期六
專家續就澳門城市發展策略進行研討
2016-08-13
【特訊】澳門特區政府政策研究室主辦的《澳門特區城市發展策略研究(2016-2030)》專家座談會繼續在澳門科學館舉行第二日的會議(見圖)。來自內地、香港和澳門城市規劃和設計領域的40多位專家學者圍繞清華大學建築學院課題組的《澳門特區城市發展策略研究》(初步報告)對澳門未來城市發展的總體方向、基本策略、土地利用、空間佈局等諸方面進行了深入廣泛的專業交流。
與會專家學者觀點紛呈,討論熱烈,共同為澳門未來的城市發展提供專業意見和智慧。
城市發展與經濟產業多元化。清華大學建築學院顧朝林教授提出,澳門應強化全球博彩娛樂中心的優勢地位,並延展出旅遊、金融、商貿、體育四大產業板塊,開拓中葡經濟文化交流四大平台建設,促進經濟和產業結構轉型發展。在產業發展策略上,他提出繼續做大博彩業,著重旅遊休閒度假業、葡語國家經貿,以及服務業、交通倉儲物流業的發展。
對此,與會學者均認同經濟適度多元的發展方向,但也有許多學者認為需要進一步釐清龍頭產業與配套產業以及其他產業之間的關係,實現澳門和周邊地區在產業和配套上的協同發展。另外,與會學者也對高端製造業、信息產業、金融產業、健康產業等在澳門的發展與培養進行了熱烈的討論。
澳門城市發展與遺產保護。清華大學張傑教授提出,澳門的文化遺產具有歷史、文化和藝術三重價值,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利用應當以世界文化遺產保護的要求為前提。在保護方面,堅持真實性、完整性、系統性以及物質與非物質文化遺產整體保護原則;在利用方面,堅持永續與合理利用、有機更新以及居民參與原則。
對此,有學者提出,文化遺產保護應當和澳門未來的功能區劃結合在一起,疏解半島人口密度,改善文化遺產的保護環境和居民居住環境,更加體現世界旅遊休閒中心的定位。
有學者提出,文化遺產是四百年來中西文化交流樞紐的歷史見證,體現中國與葡語國家的關係,對擴展澳門人的視野、創造力和想象力,增強澳門居民的歸屬感和國家認同感也具有重要意義。因此,要從國家和國際層面看歷史城區和文化遺產的保護。
澳門城市發展與住房建設。清華大學王英副教授提出,澳門應在有限土地和發展空間的條件下,通過生活文化設施的建設,改善居住環境和城市整體面貌。她提出更有彈性的住房供給、更宜居的生活服務、更具魅力的人文棲居三大發展目標,通過拓展居住空間規模、優化住房供給結構、適度疏解高密度地區居住人口、提升居住配套服務、展現城市特色魅力、營造文化場所精神等六大發展策略,並結合澳門現有的社區建設強度、居住人口密度、環境、配套設施等特點進行分區引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