掘路工程遍地開花 跨部門協調小組作用受質疑

2016-09-03

【特訊】道路工程「鋪完又掘,掘完又鋪」經已成為本澳的「土特產」,不少市民戲言,澳門已經成為「世界掘路中心」。道路工程遍地開花,造成交通的堵塞,影響中小企營商。為了配合城市基建設施的發展,廣大市民可以給予一定的包容,但作為政府應通過科學的協調機制將影響降到最低。政府雖然於09年成立了跨部門小組,究竟如何協調、相關機制的成效如何,都受到社會的質疑。

由民眾建澳聯盟主辦、澳門時報協辦、澳門基金會贊助的「民眾講壇」2016第8期(總第20期)於8月31日假該會綜合服務中心舉行,邀請了立法議員立法議員宋碧琪、民政總署道路渠務部道路處處長戴漢平、交通事務局交通管理廳協調處處長莫垂道、澳門工程師學會副理事長陳桂舜、民眾建澳聯盟理事長陳德勝等與市民一起探討「掘路工程遍地開花協調小組作用何在」。

澳門陷入出行「黑暗期」

宋碧琪表示,大量公共工程讓澳門陷入出行「黑暗期」,居民出行受到影響,政府工作亦受到挑戰。她指出,雖暑假並非返學高峰期,但政府仍需保障居民出行需要,希望政府未來增加道路狀況提醒資訊,建議掘路期間彈性上班,錯開上落班高峰期。宋碧琪又稱,掘路多涉及公共工程和民生問題,受眾影響多,跨部門小組只是執行部門,認為政策應該由上至下,政府需做好跨司協調。

戴漢平透露,隨著澳門經濟的發展,工程量由歸回前每年約1000個申請個案增至2000多,掘路申請亦有大量增加,造成交通壓力。他指出,在審批時會遵照兩年內不重複開挖的原則,但許多個案如供水、供電等涉及公眾利益,在一定情況下都會批准。而在工程安排方面,平時難處理的位置,則會在暑期優先考慮。

不少居民會抱怨澳門道路「掘完又掘」,懷疑道路重複開挖,莫垂道則解釋為與公眾認知不足有關,日後會加強宣傳,他指很多道路在施工過程中,只能一邊做完再做另一邊,讓居民造成重複開挖的印象。社會亦有意見建議增設地下共同管溝,減少道路開挖情況,莫垂道表示,舊區空間不足,道路空間有限,很難實施;新城建海地區空間足夠,據其了解工務局等相關部門亦有展開研究。他又透露,為了縮減工期,部分道路可以選擇夜間施工,但需要按照審批手續執行。

頻繁掘路顯現缺乏整體規劃

陳桂舜則指出,一般設計超出負荷和管線老化才會出現掘路問題,就澳門頻繁出現道路掘完又掘的情況,他直言是城市規劃跟不上社會發展所致,認為澳門必須要有整體城市規劃後,再做地下管網設計,按照規劃做好地下管線,才能避免大量重複開挖工程。

陳德勝亦指出,沒有整體規劃,協調小組做什麼都會成為無用功。他表示,政府應該做好規劃,保障暑期工程按時完成,建議可以選擇其他大假期施工分散工程時間。他又認為,政府應該主動透過傳媒公佈相關資訊,讓居民了解相關道路工程情況。